文言文《管仲破厚葬》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管仲破厚葬》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已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注解: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外棺。
-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
-
目贵文言文解析 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
-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苏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
《山市》文言文赏析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毅,又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
-
荀子非相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
-
公季成不识贤 【原文】 公季成①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②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
-
【气吞山河解释】气势能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吞山河造句】 ①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气吞山河,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②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气吞山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
文言文翻译 导语:对于文言文,大家要多多练习哦。翻译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书·张闿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闿,字敬绪,丹
-
一叶障目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