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旧唐书·高适传》“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53:44阅读:802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代宗即位,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5.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薄于文雅                    薄:迫近,靠近
B.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          恤:体恤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适止轻车诣任                诣:前往
6.下列句子中,与“其性傲于权贵”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当其欣于所遇
C.籍独不愧于心乎?
D. 春水碧于天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在梁、宋一带客居,靠乞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后被刺史张九皋推荐参加科考,但当时宰相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被哥舒翰征辟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辅佐哥舒翰守卫南阳,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的官吏大增,使蜀地百姓劳累,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 (3分)
(2)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
(3)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3分)

参考答案:
5.(3分)A(薄:轻视。)
6.(3分)B(B,对,同例句;A,被;C,在;D,比。)
7.(3分)D(原句找不到“又给中央政权带来危害”的内容。)
8.(1)等到二十岁时(高适)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3分,及冠、以、自高各1分)
(2)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高适)被贬官为太子少詹事。(4分,恶、短、介宾短语、左授各1分)
(3)(代宗)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用他担任刑部侍郎的官职(3分,感、洞明、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拜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谒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并斩杀他。唐代宗即位以后,感念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用他担任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响遏行云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使用类别:用在「歌声嘹亮」的表述上。 响遏行云造句:01这位声乐家的歌声,响遏行云,十分嘹亮。 02许多人被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吸引,纷纷佇足聆听。 03他将此首歌唱得如此

  • 关于“立志”的古代诗词名句

    关于“立志”的古代名言名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 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①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②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 艰苦奋斗造句六则

    【艰苦奋斗解释】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地进行斗争。 【艰苦奋斗造句】 ①新中国成立后,老将军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这项高科技的发明,是一群青年科学家艰苦奋斗、战胜困难

  • 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应该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一部分。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 关于长城的歇后语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长城上跑步-大有奔头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万里长城-永不倒.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 卢沟桥的长城-数不清 孟姜女哭长城-千

  •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顾况《过山农家》翻译赏析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翻译: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

  • 梦到了被推下楼是好的征兆吗

    梦见被推下楼,得此梦,主事业有压抑之迹象,金主义,虽与她人间有真诚相待之情谊,奈何身边小人颇多,则事业有往复之事,心中有逃避之感,若非与他人间有真诚相处,则财运难以顺遂。如做此梦,如有与他人间金钱往来

  • 苏轼《江城子》全诗赏析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拈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後,便憔悴、到如今。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阅读答案及译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