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的学案复习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53:34阅读:428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的学案复习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 能力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

  【典题引路】

  与“寡人之於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答案及解析 C(例句和C中的“于”是对、对于的意思,A、到B、比D、在)

  【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胡龁( hé ) 无以,则王(wàng )乎 彼恶(wū )知之

  褊( biǎn )小 予忖度( cǔn duó)之 便嬖( pián bì )不足使令于前

  莅( lì )中国 商贾(gǔ )皆藏于市 吾惛( hūn )不能进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shàn ) 殆( dài )有甚焉

  2、 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止

  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

  刑于寡妻 刑 通 型 , 做榜样

  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 盍 , 何不 反 通 返

  可得闻与 与 通 欤 语气词

  是罔民也 罔 通 网 , 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皆欲赴愬于王 愬 通 诉 , 跑来申诉

  无不为已 已 通 矣 , 表示确定语气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3、 古今异义

  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所以:……的原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至于兄弟 至于:到了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中原地区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可以:可以凭借

  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跟随着

  4 、词类活用

  无以,则王乎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

  危士臣 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朝秦楚 朝:使动用法。使……朝见。

  小固不可以敌大 形容词作名词 小:小的势力; 大:大的势力。

  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作名词 寡:少的一方;众:多的一方

  弱固不可以敌强 形容词作名词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力量

  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 加以刑法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6)百姓之不见保

  省略句

  (7)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8)将以衅钟

  (9)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宾语前置句

  (10)臣未之闻也

  (11)莫之能御也

  (12)何由知吾可也

  (13)牛何之

  (14)舆薪之不见

  (15)何以异

  (16)未之有也

  状语后置句

  (17)王作于堂上

  (18)构怨于诸侯

  (19)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6、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谈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道芷阳间行 取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理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代词 他

  牛何之 往

  臣闻之胡龁曰 助词,无意义

  ⑶诚

  然,诚有百姓者。 的确

  是诚何心也。 真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果真,如果

  【巩固练习】

  一、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B、盖亦反其本矣

  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

  B、何以异?

  C、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D、臣未之闻也。

  二、理解赏析

  (一)、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凶: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战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学校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教导

  2.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与“寡人之於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翻译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从攻下宛、穰,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项羽既已死,汉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商以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破荼军易下,却敌,迁为右丞相,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涿五千户,号曰涿侯。以右丞相别定上谷,因攻代,受赵国相印。以右丞相赵相国别与绛侯等定代、雁门,得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还,以将军为太上皇卫一岁七月。以右丞相击陈豨,残东垣。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①,陷两陈,得以破布军,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于北军②,太尉勃不得入北军,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③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诛诸吕。是岁商卒,谥为景侯。子寄代侯。天下称郦况卖交也。

  孝景前三年,吴、楚、齐、赵反,上以寄为将军,围赵城,十月不能下。得俞侯栾布自平齐来,乃下赵城,灭赵,王自杀,除国。孝景中二年,寄欲取平原君④为夫人,景帝怒,下寄吏,有罪,夺侯。景帝乃以商他子坚封为缪侯,续郦氏后。缪靖侯卒,子康侯遂成立,遂成卒,子怀侯世宗立。世宗卒,子侯终根立,为太常,坐法,国除。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前拒:前沿阵地。②北军:汉朝驻守京师的部队,因驻扎在长安城北,故名。③绐:欺骗。④平原君:景帝王皇后的母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 除:收回。

  B.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 不治:得了不治之症。

  C.天下称郦况卖交也 卖交:出卖朋友。

  D.为太常,坐法,国除 坐法:因犯法而判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川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秋,燕王臧荼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曾从事

  B.因攻代,受赵国相印 不如因而厚遇之

  C.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景帝乃以商他子坚封为缪侯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郦商“能征善战”的一组是

  ①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 ②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③战龙脱,先登陷阵,破荼军易下,却敌。 ④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

  ⑤还,以将军为太上皇卫一岁七月。 ⑥得俞侯栾布自平齐来,乃下赵城,灭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曲周侯郦商自己聚集了一伙年轻人四处强拉人入伙,得到好几千人,后来到歧投靠了沛公。

  B.郦商以右丞相加赵国相国的身份带兵和绛侯等人一起在平定代和雁门的战斗中,活捉了代国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共十九人。

  C.刘邦称帝后,藏荼、黥布相继叛乱,郦商奉旨平叛,再建勋功,晋封为右丞相,曲周侯,食邑五千一百户。

  D.景帝中元二年,郦寄打算娶景帝王皇后的母亲平原君为妻。景帝大怒,判定他有罪,把他贬为小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陷两陈;得以破布军。 (5分)

  (2)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5分)

  巩固练习答案

  一、1、A、恐惧发抖的样子B、赡养、奉养C、憎恨、痛恨D、等到;罔:通“网”,活用为动词,张开网罗捕捉,引申为“陷害”

  2、A、途--道路B、盍--何不(为什么不),返--回到C、型--作出榜样

  3、A、使动用法:使秦楚来朝见B、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王道统一天下C、名词活用为动词:施以刑罚D、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4、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介词的宾语前置C、介词结构后置D、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一)1、B、2A、3C、4、(1)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丢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了。

  (2)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二)1.B(不治:不能料理事物)2.C3.A4.D

  5.(共10分)(1)又以右丞相之职跟随高帝进攻黥布,郦商领兵向敌人前沿阵地猛攻,夺取了两个阵地,从而使汉军能够打垮黥布的军队。(每句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2)于是就派人威胁强迫郦商,让他的儿子郦况去欺骗吕禄。吕禄相信了郦况的话,就和他一起出去游玩。(劫、绐、之、出。游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高考文言文有哪些表达技巧

    高考文言文有哪些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

  •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

  • 张可久《绿头鸭 湖上遇雪,再用前韵》全诗赏析

    胜花时。临风渺予思。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湿模糊、难描树影,白**、尽改松姿。裙溅冰泥。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青山老、丹移玉井,何处葛公祠。断桥外、频催画桨,误击琼枝。忆当年、阿苏小小,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

  • 梦见悬崖

    ·梦见悬崖——生命和财产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梦见站在悬崖边上——灾难会降临在自己和家人的头上。·梦见从悬崖上掉下来——生意会倒闭。·已婚女人梦见自己从悬崖上掉下来——会被丈夫看不起。·青年男

  • 文言文励志的名言警句

    文言文励志的名言警句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小编整理的励志的名言警句,供参考!  励志的.名言警句1  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 古代文言文经典

    古代文言文经典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曲:形做动,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一、原文:  初,霍

  •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翻译赏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①, 长河②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③夜夜心④。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