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百家姓·蓬》文言文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45:31阅读:245

《百家姓·蓬》文言文

  《百家姓·蓬》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天子封赐给支子的地名,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宗妃于巴,建巴国,子爵,后迁都于阆(今四川阆中),巴人因此归附西周王朝。后来周天子又割出巴国的伏虞邑,封自己的庶子于该地,因伏虞邑中有蘕山,因称蘕邑(今四川营山安固),建立了一个小诸侯蘕国。

  实际上,蓬国是巴国早期的一个从属小国,历史鲜有记载。蘕国后在西周晚期被巴国吞并。

  到了战国中期的周慎靓王姬定五年(秦惠文王嬴驷后元八年,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巴王被虏。秦惠文王在江州(今四川巴县)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国、蓬国故地皆纳入秦国的郡县体制。

  蘕国被吞灭后,即有蘕国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曾有族人迁往楚国出任为大夫,称蘕氏,后皆简笔为蓬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páng(ㄆㄤˊ),今读作péng(ㄆㄥˊ)亦可。

  第二个渊源:

  源于植物名称,出自汉朝时期传说人物蓬球,属于以居邑特征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一位名人叫球,字伯坚,是北海郡人(今山东烟台蓬莱),生活在西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

  传说,在汉武帝刘彻太始年间(公元前96~前93年),球上山伐木,突然闻到一种很馨香的味道,于是他顺着香味寻找到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宫殿,进去一看,里面有四个绝代佳人正在大厅内弹琴奏乐。球球心里很害怕,连忙退了出来,回头一看,又什么都不见了。他惊惧得赶紧跑回家。回家后大吃一惊,原来的家已经蓬蒿丛生,自己与邻居的房屋都变成了废墟。一问旁人,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汉哀帝刘欣建平年间(公元前6~前3年),原来,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他竟然不知不觉在山上度过了九十余年。于是,球在感慨之下指蓬草为姓氏,自称蓬氏,史称蓬球,其后裔子孙世代沿袭蓬氏至今,正确读音作péng(ㄆㄥˊ)。

  蓬姓族人大多尊奉蓬球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

  源于傣族,出自汉朝时期古泰族,属于以国名为氏。

  蓬国,亦称掸国、擅国、泰国,是汉朝时期古泰族早期建立的国家,至今鲜为人知。有的历史文献中对蓬国历史偶有提及,但皆十分简略。

  泰族,就是古代掸族,公元初年,以“掸”名号出现在中国史书记载中的蓬国,就是泰族先民建立的国家,从中国历代史籍记载中,可以找到其一脉相承的发展线索。

  追根溯源,泰族原来是分布于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古越民族的一个分支。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窥见其演变发展的渊源关系。

  汉语古音“掸”为“擅”,蓬国故地在今缅甸联邦共和国东北部的掸邦一带。据史籍《后汉书·西南夷传》的记载,汉和帝刘肇永元九年(公元97年)、汉安帝刘祜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汉顺帝刘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蓬国国王雍由调先后三次派遣使臣至东汉王朝通好,“奉其国之珍宝……献乐及幻人(杂技演员和魔术师)能变化、吐火、自缚自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次”。汉王朝回赠了“金印紫绶、金银采缯”,还授予雍由调为“汉大都尉”的官街。

  蓬国使团中的演员在汉都洛阳演出的“都卢寻”(爬高竿)、“临高履索”(悬空绳技)和“鱼龙之戏”(魔术)等节目,大受汉朝官吏、文人学士们的赞赏。其杂技魔术的传入,在汉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书记载中说这些演员自称是海西人:“海西即大秦,掸国西南通大秦”。中外学者对这个大秦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南印度,即史籍《法显传》中记载的“哒亲”;二是指古罗马帝国,说明当时的蓬国位于汉朝向西南通往印度乃至罗马的途经要地,在沟通东西方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媒介作用。

  西汉时期,博望侯张骞所指的“西南通大秦”的滇越(越赕),就是泰民族先民最早在中国史籍中出现的称谓。“赕”,就是川原(山间河谷盆地,俗称平坝)。滇、掸、傣、泰,均是赕的同音异译。泰族称“泰”的意义,就是指“住在平坝上的人”。

  公元十三世纪末期,蓬国蒲甘王朝衰落后,泰族民众大批向南推移,占据了上缅甸地区,统治二百五十年之久,史称“掸族统治时期”(公元1287~1531年)。

  后来,有蓬国(掸国)的`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蓬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泰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男子以龙为称,女子以凤为称,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中国古老标志。

  在今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少量蓬氏族人分布。由于蓬氏一族为泰族各支的先祖,因此时至今日,泰族的各个分支族人,无论年龄长幼,凡是见到以“蓬”为姓氏的人,皆尊称“阿普”,本意为“龙、上祖”,现代普遍解释为“老爹”,都十分尊重。

  家族名人

  蓬萌

  字子庆。后汉时期北海人。在当地担任亭长的职位。因为家里贫困,于是到长安做生意,到了长安以后,听说王莽为了专权,将自己的儿子都杀掉了。于是他对眼前的社会失去了信心。他对亲友说:“三纲已经不存在了,我再不离去也要受到灾难了。”于是他将亭长的衣服帽子挂在城门,就带着家人度海而去。一直到光武中兴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编庐隐居在崂山,他在那里认真修炼,感化了那里的人。朝廷知道他的去向后,多次召他作官,他都没有答应。

  地望分布

  烟台市蓬莱一带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专题练习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专题练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

  • 酷吏列传序

    酷吏列传序 作者:司马迁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

  • 水仙子·弹唱佳人·徐再思

    水仙子·弹唱佳人 徐再思 玉纤流恨出冰丝。瓠齿和春吐怨辞。 秋波送巧传心事。似邻船初听时。 问江州一司马何之。 青衫泪。锦字诗。总是相思。 徐再思:字德可

  • 才高八斗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比喻人才学极高。 使用类别:用在「才能高强」的表述上。 才高八斗造句:01听君一席话,始知才高八斗语非假。 02他演讲时,博徵古今,真是才高八斗。 03我不敢说自己才高八斗,但对副对子还是可

  • 7字春联 爱国当忧扬正气的下联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回头是喜满神州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致力于酒醉清风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相思莫愁起宏图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无边于酒醉清风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古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你都读懂了吗? 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文言文哲理句子,字字珠玑!   文言文哲理句子   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   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并拿到其中的绝大多数分数呢?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呢?这绝对是广大考生关心的,也希望了解的

  • 李白《日出东南隅行》全诗赏析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

  •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