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问题解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问题解析
文言文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字词难懂,而且常常有特殊句式阻碍同学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小编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至善教育著名老师方久佳。方老师就"文言文中的通假问题"为同学们排除解难:
1、何为通假
"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用。说得科学一点,"通假"是古人写作时,没有按照汉字记词的规则来用字,临时用与该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如:
(1)《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2)《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3)《史记·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贺若弼才请军之次,有一个人不恐([恐]通[肯])。是甚人,是即大([即大]通[绝代])名将是韩熊男,幼失其父,自训名号曰衾([衾]通[擒])虎,心生不分,越班走出:"臣启陛下,蹄觥小水,争福([福]通[伏])大海沧波;假饶蝼蚁成堆,傩([傩]通[难])能与天为患。臣愿请车,克日活擒陈王进上,敢不奏。"皇帝闻语,亦([亦]通[一])见擒虎年登一十三岁,奶腥未落,有日大胸今([今]通[襟]),阿奴何愁社稷!拟拜韩擒虎为将,恐为阻着贺若弼。(见中华书局1987年版周绍良主编《敦煌文学作品选》,第279页)
2、"通假"与"六书"中假借的异同
"六书"中有"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解释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造字的时候,没有为语言中的某个词另造一个新的形体来记录它,而是在已经造好的字中,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汉字来记录。假借字所记录的多是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或是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因为这些词不好造字。比如"我"字,"我"本是上古时期人们使用的一种有齿的`武器,故其现代字形的右边还像一个"戈"字。语言里有一个第一人称代词与它读音相同,不好造字,就没有去再造新字,而是用表示武器的"我"来记录,于是"我"便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就是造字的"假借"。 造字的"假借"区分开来,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如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持这种观点,该著作在"六书"部分和"上古音的运用"部分,都阐述了"通假"与"假借"的不同,他说:"假借与通假,既有相同点,又有重要区别,主要有两点:(1)六书中的假借,是借用同音字来写意义抽象、难以用形象法造字的词,所谓'本无其字';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同音字来替代,特点是'本有其字'。(2)用字通假一般是暂时的借用,而六书假借往往是长期的,甚至久借不还,所谓鹊巢鸠占。"
有人则主张把两者合在一起,通称为"假借",再在"假借"之内区分两种类型,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就是这样做的,这部教材在"古书的读音问题"部分详细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其文云:"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经·系辞下》)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
门有吏,主者门里,?闭,必须太守之节。(《墨子·号令》)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庄子·天地》)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
-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
隋论 〔宋〕苏辙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 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
-
文言文阅读试题: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附答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
-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典]北宋黄庭坚《清平乐》 注: 1、《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祝 春
-
初中文言文焦奇神勇解析 有焦奇者,素神勇。一日,徒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兴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
-
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曰汾东王[1],曰兴安王者[2],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3];山下有圣母庙[4],东向。水从堂下出[5],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6],合流分
-
浅谈文言文试题解题思路 浅谈文言文试题解题思路 " 历年来,高考语文卷文言试题的得分率相对其它类的题而言,都是较低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观象?我想这与我们汉语的古今
-
庐山草堂记文言文翻译 庐山草堂记是白居易所写的一篇著名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
-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1)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2)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