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凿壁借光是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凿壁偷光的文言文翻译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
匡衡⑴,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薄蔡元刚使
-
燕窝岛有个小仔,家里很穷,十五六岁就到老板船上去当伙浆仔(渔船上烧饭、做杂工的男孩子)。伙浆仔敦厚老实,手脚勤快,还吹得一手好渔笛。 一天早晨,渔船扬帆出海,撒网捕鱼。可是拉上来一看,网袋空
-
周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下面是《周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
-
学生自传用文言文翻译 导语:写自传作文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遇到过,用文言文写自传可以让自己的昨晚更与众不同哦。下面是一篇文言文自传,供大家欣赏。 篇一: 吾生于九六
-
济阴之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
-
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名称,不同朝代的这些名称也叫“国号”。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号”一直在不断地变换,从上古第一个国号“夏”起,
-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说出了八个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致良知,每个人都有本性具足的良知,只是我们的良知之心上布满了私欲的灰尘,所以,在遇到的每一件事上正念头,用与
-
一箧磨穴砚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一箧磨穴砚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欢迎阅
-
语义说明: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认识、评断或任用人材的标準。 使用类别:用在「注重外貌」的表述上。 以貌取人造句:01连圣人都感叹以貌取人难免失误,何况你我都是凡夫俗子? 02为国家举才应该首重人品,其次则
-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译文及注释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荆轲刺秦王》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