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出自宋代《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斋诗话》评这首词“甚有思致”概因此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
【诗句】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
-
权移马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权移马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权移马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注释】 ①绿醑:美酒。 ②都来几许:都算在一起才有多少时间呀! 【评解】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
-
《宋清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①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②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售③,咸誉清。疾病疕疡④者,亦毕乐就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寄修睦上人》 衣服田方无内客,一入庐云断消息。应为山中胜概偏,惠持惠远多踪迹。寻阳有个虚舟子,相忆由来无一事。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似不似,寄数字。
-
崔仲方夜作巫山诗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作者简介 崔仲方,字不齐。少有文武才略。周武帝有灭齐志,仲方献二十策。581年隋文帝受禅,崔仲方出为虢州刺史,又上书论取陈之策,及大举伐
-
关情脉脉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关情脉脉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关情脉脉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出自唐代子兰的《秋日思旧山》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参考翻译注释①咸:都。上国:大国
-
指鹿为马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指鹿为马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指鹿为马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