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诱:引诱
B.乐嬉游而惮拘检 惮:害怕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 渐:接近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放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①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3分)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5分)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参考答案:
10.A(诱:引导)
11.C均为连词,相当于“那么”“就”;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些; B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
12.B错在“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13.(1)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舒畅”1分,“摧挠”1分,句意1分)
(2)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凡此”1分,“所以”1分,“调理”1分,“潜消”1分,句意1分)
(3)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辄”1分,“因”1分,“绳墨”1分,“庶”1分)
【参考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使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繁叶茂,如果摧残它阻止它(生长)就会枯萎。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引导他们的思想志向,调教他们的性格,暗中消除他们的鄙俗,不知不觉改变他们的粗鲁愚顽。这样使他们日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好的方法培养他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总是因为世俗的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切记切记!
-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
-
语义说明:比喻趁人之危,从中取利。 使用说明:用在「趁机谋利」的表述上。 趁火打劫造句:01人家有难时还趁火打劫的人,真是可耻。 02经过一番折腾,警方终于把这几个趁火打劫的家伙抓起来了。 03这几个
-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简析】 这首词是作
-
【横七竖八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杂乱无章。形容很杂乱的样子。 【横七竖八造句】 ①我们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阵地前几十具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 ②每到夜幕降临,巷子里横七竖八地摆
-
2019年我们一路再见,一路遇见,感谢你还在这里,成为我美好的遇见。岁末,让我们借古人的诗词和过去说声再见。与即将到来的2020年,说声你好。
-
一、 语义说明:佛家修道的人,不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玷污。 使用类别:用在「戒欲修身」的表述上。 一尘不染造句:01他是出家人,一尘不染,怎会管你这些閒事? 02静閒师太果然是一尘不染的
-
婆媳棋局 原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
-
金瓶梅鉴赏(3)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周钧韬 王婆是一个善施奸计、巧弄手段的马伯六。他决意要赚西门庆的几贯风流钱使,便为西门庆勾搭潘金莲定下了十条挨光计。西门庆大喜,便依计布施王婆一套送终
-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