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16:32:44阅读:541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1.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2.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3.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4.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参考赏析

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长干曲四首》崔颢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长干曲四首》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两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识,女子却找出话头和对方攀谈,终于并船而归。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

  • 名山一瞥

    名山一瞥十月三日从嘉荫出发,顺着东北边境一路游,到抚远黑瞎子岛是终点,走过黑龙江最东方之后返回。名山不是起点,中午路过时稍做停留,走在名山边境,江畔街边短暂一瞥,图文一记,留存之!出发那日清晨,天空一

  • 聊斋志异小人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康熙间有术人携一榼,榼藏小人长尺许。投一钱,则启榼令出,唱曲而退。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固诘之,方自述其乡族。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

  •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塞鸿秋·春情》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疏

  • 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

    出自唐代李希仲的《蓟北行二首》 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

  • 什么人容易挂? 答案:打电话的人

    什么人容易挂? 答案:打电话的人

  • 两个世界间的托克维尔:一种政治和理论生活的形成

    【3856】两个世界间的托克维尔:一种政治和理论生活的形成(〔美〕谢尔顿•S•沃林著,段德敏等译,译林出版社,60.2万字,2016年7月第1版,88元)△5部分(26章):①权力的过剩;②邂逅神奇;

  • 龙跃鸿矫

    龙跃鸿矫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龙跃鸿矫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龙跃鸿矫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出自唐代李嶷的《读前汉外戚传》 人录尚书事,家临御路傍。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印绶妻封邑,轩车子拜郎。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

  •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介绍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介绍   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但客观上,因文言本身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可能带来艰涩难懂、歧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