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16:22:25阅读:921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出自清代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参考翻译

注释

①邢州:河北邢台。
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③一派:一片。 酸风:辛辣刺眼之风。语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④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⑤荆高:荆指荆轲,战国卫人,后居燕,好读书击剑。被燕太子丹拜为上卿,奉命刺秦王政,未遂,被杀。高指高渐离,战国燕人,善击筑。荆轲赴秦,宾客穿白衣冠送行于易水。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而去。秦灭燕后,秦王政熏瞎渐离双目,令击筑。他在筑内藏铅弹击秦王,未中,被杀。
⑥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⑦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⑧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为智伯家臣。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智伯瑶为赵襄子所灭。豫让乃易姓埋名,漆身吞炭,数次谋刺赵襄子,不遂,自刎而亡。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

参考赏析

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

  在“一派酸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酸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出处】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翻译】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全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

  • 抱枝拾叶

    抱枝拾叶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抱枝拾叶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抱枝拾叶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国学《高僧大德的遗骨——“舍利”》赏析

    高僧大德的遗骨——“舍利” 【点睛之笔】 “舍利”的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意为骨身,或灵骨,通常是指佛陀的遗骨,受到全世界的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经典解读】 “舍利”为诸佛、菩萨、罗汉、

  • 战国策·燕二·燕饥赵将伐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燕二·燕饥赵将伐之《燕饥赵将伐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燕饥赵将伐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

  • 历史揭秘: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迁都北京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处遗址。 明十三陵中的首陵,

  •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 不见才郎,何时归至

    出自元代佚名的《【南吕】香遍满 闺情》 鸾凰同聘,寻思那时忒志成。谁信今番心不定,顿将人来薄幸。可怜无限情, 也似纸样轻,把往事空思省。【懒画眉】花开花谢闷如醒,日远日蔬冷似冰,眼前光景总凄清。漫水流

  • 一自塞垣无李蔡,何人为解北门忧。

    出自唐代翁绶的《横吹曲辞。雨雪曲》 边声四合殷河流,雨雪飞来遍陇头。铁岭探人迷鸟道,阴山飞将湿貂裘。斜飘旌旆过戎帐,半杂风沙入戍楼。一自塞垣无李蔡,何人为解北门忧。

  •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

  •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