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翻译及赏析_辛弃疾古诗词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标签: 宋词三百首 初中古诗 中秋节 神话 月亮 抒怀 情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春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要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春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春。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斫:砍。
桂:桂树。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创作背景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
【生卒】:1904—【介绍】: 英国表现主义*戏剧家、小说家。生于英格兰柴郡一个军官家庭。1924-1925年在剑桥大学学习。1925年辍学后开始写作。192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阴谋家》。1928
-
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①。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览。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山居春枕② 门前好山云占了,尽日无人到。松风响翠涛,槲叶烧丹灶③。先生醉眠春自老④。 春晚
-
北朝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 答许询诗(其一)
魏晋-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形式: 古风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4)首王羲之(魏晋)成就不详经历(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汉族
-
【3274】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本书编写组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3.6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20元)△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82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党的总
-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出自宋代词人钱惟演的暮年遣怀之作《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此词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全词上片伤春,下片写人,词中“芳草”“泪眼”“鸾
-
出自唐代佚名的《卢发》 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暂来关外分优寄,不称宾筵语气粗。
-
剩水残山明竹屋,暖风晴日倩桃花。轻罗小扇亲曾见,花外青帘是酒家。
-
出自唐代李中的《赠永真杜翱少府》 蓝袍竹简佐琴堂,县僻人稀觉日长。爱静不嫌官况冷,苦吟从听鬓毛苍。闲寻野寺听秋水,寄睡僧窗到夕阳。骞翥会应霄汉去,渔竿休更恋沧浪。
-
这首诗是刘琨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途中所作。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到了黄河流域,北方到处战乱。刘琨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