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灯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张林古诗词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标签: 咏物 赞美 写灯《柳梢青·灯花》注释
灯芯草,白色。
蓓蕾:花含苞。
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
《柳梢青·灯花》鉴赏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不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不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不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过榴,一枝杏,五色蔷薇”。过榴,即石榴。石榴不自西域的过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过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不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的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的鼓,用唐南卓《的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的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不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不,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不,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不,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
出自唐代裴度的《喜遇刘二十八偶书两韵联句》 病来佳兴少,老去旧游稀。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 ——裴度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 ——刘禹锡已容狂取乐
-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探讨事物构成的基本范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事物都有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两者的统一体。所谓内容,指的是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所谓形式,指的是事
-
唐-杜甫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形式: 古风押[灰]韵翻译二月已过,三月来临;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不要忧思身外无数烦恼之事,且把眼前的杯中美酒
-
出自元代李文蔚的《杂剧·破苻坚蒋神灵应》 第一折(冲末扮苻坚领卒子上)(苻坚云)府库充实聚宝珍,数年修政以安民。强兵富国兴王地,守治长安号大秦。某乃秦公苻坚是也。原祖中蒲人氏,我父乃蒲洪,授都督之职,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湘浦有怀》 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蓬霜。侬家本是持竿者,为爱明时入帝乡。
-
我如今不免出一智量,劝员外咱 出自元代萧德祥的《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 (冲末扮孙大同旦杨氏、梅香、保儿上,云)小生姓孙名荣,字孝先。祖居南京人氏。在土街背后居住。浑家杨氏。还有一个小兄弟,叫做
-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不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出自唐代徐铉的《重游木兰亭》 缭绕长堤带碧浔,昔年游此尚青衿。兰桡破浪城阴直,玉勒穿花苑树深。宦路尘埃成久别,仙家风景有谁寻。那知年长多情后,重凭栏干一独吟。
-
《北史》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
-
出自魏晋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