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因古诗词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标签: 情感 梅花 咏物 感慨 植物《观梅有感》译文
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梦中飞向西湖边种梅人家。
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
《观梅有感》注释
东风:春风。
战:形容纷纷落下。
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处士,隐士。
恐:担心。
减:指春天将要消逝。
元:通“原”。
《观梅有感》赏析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观梅有感》创作背景
此诗应是刘因三十岁左右时,观赏梅花而作。刘因世代业儒, 从小接受汉文化的熏陶,虽然他并不是宋朝人,但对宋朝的灭亡常常表现出痛惜、悼念的感情。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十一月诏责州、县限期捕获江南“盗贼”,镇压南宋亡后八年仍未断绝的反元斗争。刘因便借歌咏梅花来曲折地寄托他对宋王朝的怀恋,抒发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
-
成语发音: 「kū yú zhī s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
唐-白居易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形式: 五言律诗押[灰]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2943)首白居易(唐)
-
成语发音: 「fèi fǎn lián t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见“沸反盈天”。 成语出处: 《说岳全传》第六七回:“那黑虎带来的两员偏将,给散
-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五柳先生的做人品格。五柳先生是________。 (2)《酬乐天扬
-
司马迁发愤书写《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的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
-
清-释敬安平生甘淡泊,守拙安林泉。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绳床不盈尺,茅屋才数掾。衣食虽不足,幸无尘事牵。贫贱可行乐,风月不论钱。有时游兴至,一身轻如烟。拄杖追白鹤,箬笠补青天。或坐古松边,自抚伯牙弦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
-
出自唐代崔玄童的《祭汾阴乐章》 聿修严配,展事禋宗。祥符宝鼎,礼备黄琮。祝词以信,明德惟聪。介兹景福,永永无穷。
-
成语发音: 「fēi é tóu hu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