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江上吟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白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12 23:00:15阅读:534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标签: 自由 生活 向往

  《江上吟》译文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分别坐两头。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天上的仙人也要等待黄鹤才能在太空翱翔,我这个海客则是坦荡无忧的与白鸥嬉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江上吟》注释

  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木兰:即辛夷,香木名,可造船。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

  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樽:盛酒的器具。

  置:盛放。

  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古时十斗为一斛。

  妓:歌舞的女子。

  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海客:海边的人。随白鸥:一作“狎白鸥”。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

  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兴酣:诗兴浓烈。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凌:凌驾,高出。

  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

  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江上吟》赏析

  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

  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因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进酒之类的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江上吟》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李白开元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唐汝询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全诗赏析

    原文赏析: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

  • 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

    出自唐代许棠的《秦中遇友人》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更危。旦暮唯闻语征战,看看已欲废吟诗。

  • 菖蒲花不艳,鸲鹆性多灵。

    出自唐代虚中的《句》 喜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马侍中池亭》,《纪事》)菖蒲花不艳,鸲鹆性多灵。(《古今诗话》)盘中是祥瑞,天下恰炎蒸。(卖冰者,以下《吟窗杂录》)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 五一节关于劳动的经典谚语 真理从辩论中来,幸福从劳动中来

    长寿的秘诀在于劳动。(英国) 丰收靠劳动健身靠运动。 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哈萨克族) 桃花要趁东风开,幸福要靠劳动来。 庄稼靠雨水长得葱绿,人们靠劳动获得幸福。(维吾尔族) 幸福从劳动中

  •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出自唐代法振的《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huá yáng guān táo huā shí zhāo lǐ liù shí yí yǐn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huá y

  • 战国策·齐二·秦攻赵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齐二·秦攻赵《秦攻赵》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代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秦攻赵》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秦攻赵。赵令楼缓以

  • 惜老怜贫

    惜老怜贫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惜老怜贫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惜老怜贫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文言文翻译

    《赏誉》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八门,共156则。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当时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

  • 自与恩光近,那关煦妪偏。

    出自唐代蒋防的《日暖万年枝》 新阳归上苑,嘉树独含妍。散漫添和气,曈曨卷曙烟。流辉宜圣日,接影贵芳年。自与恩光近,那关煦妪偏。结根诚得地,表寿愿符天。谁道凌寒质,从兹不暧然。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