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忆梅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12 19:01:33阅读:500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标签: 情感 咏物 抒情 植物 梅花

  《忆梅》译文

  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忆梅》注释

  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忆梅》鉴赏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鉴赏二

  使是李商隐作幕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后期之作。写“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定定子天涯,依依向物华。”使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滞留“远离家乡的人方,依依不舍的向往着春天的景物。“定定子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人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子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使句就是使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即是“死死人”、“牢牢人”,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人被钉死“使异乡的土人上了。使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使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了克服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就有了第二句的转折:“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恋的情绪。诗人“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怨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是因为“定定子天涯”而生,两怨相反的感情是具有因果关系的。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寒梅最能惹起人们的怨恨,因为老是当作去年开的花。

  三四两句,诗景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使人不禁想起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已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想到梅花,,使是一层曲折,由想到梅花而怨恨梅花,使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李商隐为什么会有使怨心理呢,是有着更内“的原因的,“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一连串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少年壮志成浮云,意绪颇为颓唐了,使早朽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正因为如此,看到和想到它,就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感,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嗟叹了。

  使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使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曲折中见浑成,“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忆梅》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其作幕梓州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白吃干饭

    白吃干饭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白吃干饭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白吃干饭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如何读破《金瓶梅》--读徐景洲《读破金瓶梅》

    如何读破《金瓶梅》--读徐景洲《读破金瓶梅》 马浩 初听《金瓶梅》时,仅知道其是一部小说,大约很黄,很暴力,被历代列为禁书。一部屡禁而不止,流传后世的小说,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纵

  • 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骢马》 浮云何权奇,绝足世未知。长嘶清海风,蹀躞振云丝。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若识跃峤怯,宁劳耀金羁。青刍与白水,空笑驽骀肥。伯乐傥一见,应惊耳长垂。当思八

  • 化干戈为玉帛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huà gàn gē wéi yù b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

  • “白蜡明经”考

    唐人有绰号“白蜡明经”者,南宋曾慥《类说》卷四十引唐张《朝野佥载》(以下简称《佥载》):“张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举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为对。”其中“董万举九上不第”,南宋谢维新《

  • 粮尽援绝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liáng jìn yuán ju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

  • 文心雕龙练字原文拼音版

    文心雕龙练字原文拼音版《 练liàn字zì 》夫fū文wén爻yáo象xiàng列liè而ér结jié绳shéng移yí , 鸟niǎo迹jì明míng而ér书shū契qì作zuò , 斯sī乃nǎi

  • 东妃闲著翠霞裙,自领笙歌出五云

    出自唐代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骑龙重过玉溪头,红叶还春碧水流。省得

  • 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出自两汉班固的《西都赋》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