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传统文化
  • 重阳节的对联集锦

    延寿; 登高。 黄花宴; 红叶诗。 三三令节; 九九芳辰。 凤岭设赏; 龙山落冠。 愁闻风雨; 讌会湖山。 登高赋诗; 含饴弄孙。 三三...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18) 评论(0)

  • 重阳节的故事_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一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26) 评论(0)

  • 不同时代端午节的文化气脉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专家...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75) 评论(0)

  • 文武财神爷图片,我国民间的财神信仰

    春节拜财神是我国普遍的祈福活动 文财神范蠡 武财神赵公明 财神是我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68) 评论(0)

  •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_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在重阳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遍插茱萸等。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形成,确立于唐代然后流传至今。 20...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28) 评论(0)

  • 端午节民俗大盘点:吃粽子、赛龙舟、驱“五毒”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阳节(端午节)。本报记者为你盘点端阳节的独特风俗,吃粽子、煮鸡鸭鹅蛋、挂艾叶、熏艾香、悬钟馗像、驱五毒、带香包、系五色线、饮雄黄酒,江南水乡还要进...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27) 评论(0)

  • 中秋节习俗: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唐诗有多篇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写道:“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78) 评论(0)

  • 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传说及历史演变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午”与“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重午或重五。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61) 评论(0)

  • 重阳节的来历_重阳节的来历传说及习俗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25) 评论(0)

  •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

    如今的中秋节差不多被我们过成了月饼节和团圆节。本来这两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只有这两样就显得单调和沉闷了。一般大型的节日都会有丰富热闹的习俗,如果活动很少的话就说明这个节日呈现衰微之象了。说起来中秋...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72) 评论(0)

  • 月亮与诗词 最钟情的意象

    “咏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研究室赵仁珪教授,专门就中国古诗中的咏月诗进行了一番解读。 赵教授说,咏月诗在中...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60) 评论(0)

  • 有关七夕的古诗词:从诗歌中看牛郎织女传说产生过程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世人视为爱情的象征。这也成为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28) 评论(0)

  • 月饼的历史

    著名民俗专家、北京市民俗协会主席赵书介绍说,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饼”不同,小小月饼其实有很多讲究。 赵书说,月饼虽小,却承载了十分厚重的历史。月饼最早是用来祭奉...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08) 评论(0)

  • 与柳有关的风俗和趣闻

    春风和煦,柳枝飘遥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之...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42) 评论(0)

  • 中秋节与饮茶

    品茗赏月——最诗意的中秋节 赏月在汉代以后就成一种高雅的风俗,赏月咏月的诗赋,累见篇牍。到唐代,赏月活动约定俗成在八月十五夜进行。中唐时期福建进士欧阳詹的《玩月诗序》说:八月于秋,...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37) 评论(0)

  • 端午节的别称大全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59) 评论(0)

  • 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88) 评论(0)

  • 端午节诗词_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42) 评论(0)

  • 重阳节:欢乐背后是爱的传递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54) 评论(0)

  • 鲜为人知的中秋节奇趣风俗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除了人们熟知的把酒赏月、分食月饼等习俗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求月广东东莞地区未娶妻室的男子认为,中秋之夜是月老为少女做媒的时辰。他们三五成群等到三...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41) 评论(0)

  • “七夕”的传统习俗:吃巧果、晒书、晒衣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06) 评论(0)

  • 重阳敬老节的诞生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02) 评论(0)

  • 端午节的来历起源新考

    端午将至,韩国称端午是韩人之节。何新先生授权本站始发此文,正本清源。 五月五日端午,上古以为夏至之日,颛顼及殷商古历以之为尝黍之新年,彝历以为星回之节,又演变为“火把节”。...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48) 评论(0)

  •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溯源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每当这个时节,遥望夜空,银河两侧那一眨一眨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忍不住浮想联翩。虽然,两颗星星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但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总是让人们希...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298) 评论(0)

  • 中秋习俗:偷瓜送子与摸秋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大团圆等比较广泛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特殊习俗。 偷吃: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276)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