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史记·儒林列传》“申公者,鲁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45:49阅读:984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①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②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③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ū)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á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教导

B.戊不好学,疾申公 嫉妒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完美

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申公者,鲁人也。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D.①申公耻之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3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 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参考答案

1:B 疾:厌恶、憎恨

2:C 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B.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3:C 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C。

4:A 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5: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错断、漏断共计2次扣1分,扣完为止)

6:①申公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②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参考译文

申培是鲁国人。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培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招请他才前往。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事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培学过《诗》,后来做了御史大夫。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时申培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老了,他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说话,而是要看他怎样身体力行罢了。”当时皇上正喜欢儒生们的一些花言巧语,现在听到申培这么说,默然不乐。但既已把他请来了,于是就封他做了一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国的驻京办事处里,商量如何建立明堂的事情。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皇上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申公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

申培的弟子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孔安国后来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郡的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的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他们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心惊胆战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十分惊慌害怕。 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心惊胆战造句:01金兵一听到领军的人是岳飞,就心惊胆战,望风而逃。 02老李因为挪用公款怕被公司查觉,整日心惊胆战,睡不安枕。 03

  • 高洪波《走济宁》

    今年真的与山东有缘,新冠肺炎疫情稍缓的6月第一次出北京的时候,走的是山东枣庄,为石榴花的盛开;待到8月第二次走山东,目的地则是古城济宁。济宁,是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从来没有走过,经历了济宁的几天采访,走

  •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

  • 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出自唐代崔湜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出自宋代吴文英的《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花满河阳,为

  • 鸦狐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文言文鸦本不善(1)鸣。一日,口衔(2)食物,稳栖树上。适(3)有饿狐见之,欲(4)夺其食,无以为法,乃(5)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6)见却!”鸦信为

  • 妾妒亦知非,君恩那不借。

    出自唐代齐浣的《长门怨》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夜。妾妒亦知非,君恩那不借。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 战后世界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力量对比愈来愈有利于世界人民。社会主义、民族解放、民主、和平的社会进步潮流和科学技术进步潮流,标志着人

  • 不可磨灭造句六则

    【不可磨灭解释】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永远不会消失。磨灭:逐渐消失。 【不可磨灭造句】 ①白求恩大夫的光辉形象,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②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

  • 动辄得咎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使用类别:用在「处境艰难」的表述上。 动辄得咎造句:01公司的主管专制暴躁,常使部属有动辄得咎的感觉。 02如果你对人的态度客气一点,就不会经常动辄得咎了。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