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何栗,字文緽,仙井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28:28阅读:778

何栗,字文緽,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擢秘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

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不军还,言金人怒割三镇①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于是百官议从其请。栗曰:“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宰相主割议,栗论辨不已,曰:“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帝颇悟。栗请建四道总管,使统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领之。兵既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信和议,相与谋曰:“方继好息民而调发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亟檄止之。

栗解政事,俄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尹。金兵长驱傅城下,帝罢恪相,而拜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始复三省旧制。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请以为元帅,密草诏稿上之。乃以康王充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充副元帅。京城失守,从幸金帅营,遂留不返。既而议立异姓,金人曰:“唯何栗、李若水②毋得预议。”既陷朔庭,栗仰天大恸,不食而死,年三十九。

建炎初,诏以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禄其家。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议者指其误国,不行。秦桧自北还,具道其死时状,乃改赠大学士,官其家七人。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二》

【注】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所辖有20州县。李若水:任北宋吏部侍郎兼开封府尹,被俘后痛斥敌酋,被裂颈断舌而死。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B.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C.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D.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的术语,“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降级。

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栗不畏奸佞强权。担任御史中丞时,他八次上章,最终王黼及其党羽胡松年、胡益等都被罢官,何栗本人也凭借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主管泰州。

B.何栗力主抗金保国。在百官商议金人要求时,面对宰相主张割地议和,何栗据理力争,让皇帝及时明白。并力请设立四道总管,让胡直孺等四人率兵入援。

C.何栗绝食以身殉国。年近不惑,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他自觉回天无力,悲愤至极,不屈于敌,乃绝食而死。

D.何栗任职经历丰富。他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客员外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尚书右丞、开封尹、中书侍郎、大学士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金人怒割三镇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

(2)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

参考答案

4、C(依据文意可得)

5、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6、D(依据原文何栗是死后被朝廷改赠为大学士。)

7、(1)(王云)说金人对(宋朝)割让三镇迟缓发怒,(打算)退还财物不接受,扬言二十日内使者不到,就第二次举兵进攻。(怒,对……发怒;却,退还;兼旬:二十日;再:第二次;句意;各1分)

(2)黄河以北的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子民。放弃国土就意味着连同百姓一并放弃了,哪里是做父母的心意呢?(河北,黄河以北;赤子:子民;并:一并;句式;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何栗字文缜,仙井人。政和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过了一年,提举京畿学事,受召入朝任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多次咨访他,打算让他担负谏官的责任。有人指责何 栗与苏轼是乡党,宗其曲学,出任栗为遂宁知府。不久留京任御史中丞,指责王黼奸邪专横等十五条罪状,王黼抗章请去后,皇上犹豫未决。栗接着七次上章,王黼及其朋党胡松年、胡益等人都被罢职,栗也以徽猷阁待制兼任知秦州。

钦宗即位后,又以御史中丞职召用他。过了一月,任翰林学士,升为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正好王云出使金兵元帅斡离不军中回来,说金人对割取三镇迟缓发怒,打算不收礼币,扬言说二十日内使者不到,就再次举兵进攻。于是百官商议听从他的要求。栗说“:三镇是国家的根本,为什么一朝放弃?何况金人变诈不测,怎能保证他们一定守信?割地金兵要来攻,不割地金兵也要来攻。”宰相主张割地让和, 栗争辩不已,说“:河北的百姓,都是我的儿子,放弃领地则连同百姓一并放弃了,哪里是做父母的心意?”皇上大悟。栗请求设立四道总管,让他们率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统领。军队已经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相信议和,互相计谋说“:正要使百姓休息而调发不已,让金人知道了,怎么办?”急忙下令制止。

栗被解去政事,不久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任开封府尹。金兵长驱逼近城下,皇上罢去唐恪的宰相,而授任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恢复三省旧制。当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让康王任元帅,秘密草拟诏稿交给皇帝。于是皇上任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京城失守, 栗跟随皇帝到金兵元帅营中,于是被留住不能回来。不久金人商议扶立异姓皇帝,金人说:“只有何栗、李若水不得参与。”既然落在敌人手中, 栗仰天大哭,绝食而死,终年三十九岁。

建炎初期,诏令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供养他家。死讯传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有人议论指责他误国,追赠令不得下发。秦桧从北边归来,详细述说他死时的情状,于是改赠大学士,录用他家七人为官。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远远的尘土起处,不是贼兵至也?某乃江南大将高熊是也,故来截你回路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楔子(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侍大唐,数载之间,三锁晋阳,得归帝业。

  • 何谢桥《无问西东:立意的野心与叙事的深滑》

    电影《无问西东》谋篇布局上大量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插叙闪回的方式讲述了三段时空,几个青年人之间的故事,几段故事发生的时代不同,但彼此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场跨时空漫长叙事,在编剧亦即导演李芳芳的安排

  • 半推半就造句_用半推半就怎么造句

    半推半就造句_用半推半就怎么造句 语义说明:形容假意推辞的样子。 使用类别用在「假意推却」的表述上。 半推半就造句: 01、老王半推半就地,最后还是收下了钱。 02、经过一

  •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出自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 十北里多奇舞

    十北里多奇舞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

  • 《日放生》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日放生》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日放生(8分)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

  • 多此一举造句五则

    【多此一举解释】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举:举动,行动。 【多此一举造句】 ①老师说,我这篇作文的结尾一段话是硬加上去的,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②她对这件事已决心放弃,你再多说也是没有用

  •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

    出自唐代丁仙芝的《越裳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覃恩丹徼远,入贡素翚来。北阙欣初见,南枝顾未回。敛容残雪净,矫翼片云开。驯扰将无惧,翻飞幸不猜。甘从上林里,饮啄自徘徊。

  • 白白朱朱

    白白朱朱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白白朱朱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白白朱朱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意思翻译、赏析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出自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参考翻译翻译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