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刘三吾,茶陵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05:48阅读:278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瑞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

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阔,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琼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棒”,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明史卷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下:南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略:缺漏

c.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夺:改变

D.三吾等实属之 属:通“嘱”,嘱托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选出表现刘三吾“大节”的一组是()(3分)

①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

②得三吾晚,悦之

③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

⑥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三吾最初名字叫刘如孙,但以“字”流行,其兄刘耕孙、刘焘孙分别死于战乱与匪寇之中,后由人推荐,得到洪武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B.刘三吾博学多才,奏对合乎皇帝旨意,加之天下初定,典章制度匮乏,故深受皇帝倚重,连皇帝所制《大诰》及《洪范注》也由其作序。

C.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由此被皇帝视为心腹,常得到丰厚的赏赐,曾被赐以朝鲜玳瑁笔、人参、燕窝,与汪睿、朱善并称“三老”。

D.洪武三十年,刘三吾主持会试,他秉公取才,却因为所取“北士无预者”而遭人诬陷,被皇帝罢黜,遣去戍边,建文初年被召还朝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3分)

(2)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4分)

(3)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3分)

参考答案

4.A (下,攻下。)

5.D (①陈述三吾回答皇帝问话,令皇帝满意,官职升迁;②述说皇帝得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⑥陈述刘三吾失宠原因。均与“大节”无关。)

6.C (C项目对字词理解错误,造成正误参半,“朝参”意为“(朝廷)参拜皇帝”,“燕享”意为“(朝廷)设宴”。)

7.(10分)

(1)皇帝勇于进取,意志坚决,致力于订立典章制度,但有修养的博学之士稀少奇缺,得到刘三吾,皇帝相见恨晚,非常赏识刘三吾。(“锐意”“制作”“凋谢”各1分)

(2)于是诸位考生称刘三吾是南方人,偏袒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翰林侍讲张信等重新阅卷,皇帝对此结果仍然不满意。(“言”“私”“乡”“称”各占1分)

(3)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策问,另外选拔六十一人,全部是北方人。(“亲赐”“更”“擢”各占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三吾,湖南茶陵人,最初名如孙,凭三吾的字出名。他的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耕孙,曾任宁国路推官,死于“长枪贼”反叛中;涛孙曾任常宁州学正官,死于匪寇作乱。刘三吾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广西,广西行省承制授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后来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朝廷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述,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被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又回任原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把沉香柱一似拆麻秸,土填平多半街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殿头官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下官殿头官是也。今有王枢密奏知圣人,因为官道窄狭,车

  • 庶几广民之爱,君托付,臣庇赖,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庶几广民之爱,君托付,臣庇赖,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辅成王周公摄政》 楔子(微子一折)(驾上,宣住)(正末扮太师上,开)自家姬姓,周家嫡族,现为太师。从先考文王时,参预国事

  • 天平山中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天平山中①杨基细雨茸茸②湿楝③花,南风树树熟枇杷④。徐行⑤不记山深浅⑥, 一路莺啼送到家。注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

  • 战国策·魏一·张仪欲并相秦魏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一·张仪欲并相秦魏《张仪欲并相秦魏》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张仪欲并相秦魏》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张仪欲并相秦、魏,故谓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喧呼谿鸟惊,沙上或骞翥。

    出自唐代沈颂的《早发西山》 游子空有怀,赏心杳无路。前程数千里,乘夜连轻驭。缭绕松筱中,苍茫犹未曙。遥闻孤村犬,暗指人家去。疲马怀涧泉,征衣犯霜露。喧呼谿鸟惊,沙上或骞翥。娟娟东岑月,照耀独归虑。

  • 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

    【4195】这就是OKR:让谷歌、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美〕约翰·杜尔著,曹仰锋、王永贵译,中信出版社,25.8万字,2018年12月第1版,68元)△分上下两篇(21章):[1]OKR的基本

  • 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

    出自唐代卢崇道的《新都南亭别郭大元振》 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鸟侣,罢琴听猿啼。佳辰改宿昔,胜寄在暌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珪。

  •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①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

  •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

    出自唐代褚亮的《祭神州乐章。舒和》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