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唐甄《大命》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03:06阅读:928

大命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日: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①。他日,不能具粞,日: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日:“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日:“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日:“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日:“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I溉然而叹日:“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日:“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净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是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日:“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日:‘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①粞(灯):碎米。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犹不能具 具:备办

B.比其反也 比:等到

C.命则不如 则:却

D.人鲜衣新帛者也 鲜:鲜艳

l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反映作者抨击社会贫富悬殊、要求公平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②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③为高台者必有湾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④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 之获

⑤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

⑥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子把自己与邻居比为涸泽之鱼,以说明生活很艰难,并由此引出“吊天下”的悲悯情怀。

B.唐子在野外遇到一个妇人一边祭拜自己的丈夫一边哭,回来的时候,肴见这个妇人还在哭,于是询问妇人哭的缘由。

C.作者以“王公之家”与“无食者”对食物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以说明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D.作者认为,舜禹之所以穿粗糙的衣服,吃恶劣的食物,是因为他们深谙公平治国之道。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3分)

(2)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3分)

(3)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4分)

参考答案

10.D(鲜:少)

11.C(①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与邻居生活在极度贫穷之中,未涉及“贫富悬殊”;⑥说的是自己想学老聃一样没有烦恼,却不能做到,与题干无涉)

12.B(“比其反也,犹哭”说的是妇人祭拜完回家还在哭,而不是唐子回来的时候)

13.(10分)

(1)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凭什么活下去呢?(“三糠七粞”1分,“奚以”1分,句意1分)

(2)你为什么不用慰问我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呢?(“曷”1分,“吊”1分,句意1分)

(3)难道他们吃穿的嗜好与常人有不同吗?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岂”1分,“嗜”1分,“倾”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这一年饥荒,唐子的妻子说:“没有米吃了,怎么办?”唐子说:“吃碎米吧!”过了几天,连碎米也不够了,唐子说:“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吧。”改天,还是不能凑够。唐子的妻子说:“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靠什么活下去呢?”唐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七成米糠三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邻居中有看到这种情况的人,忧心忡忡地慰问唐子说:“你不是当官的吗?为什么如此贫穷?看来大概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吧?”唐子说:“不是这样的。鱼在江河里,就忘记用来生存的本领;它在干涸的水塘里,就失去用来生存的本领。因为江河里的水广阔无边,干涸的水塘水很浅。现在我和你就像鱼儿在干涸的水塘里,所以没有什么方法来维持生活。你为什么不用慰问我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呢?”

唐子在野外行走,看见一个妇人在坟地里祭拜哭泣。等到她回来,还在哭。唐子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她说:“这是我丈夫的坟墓。从前我公公以编席子为业,一辈子下来还有几匹剩余的布帛;如今我丈夫也以编席子为业,一辈子也没睡过一张完整的席子。他比他父亲能干,命运却比不上他父亲,因此我才哭得如此伤心。”唐子很感慨地说:“这才是天下太平的要害所在。因为从前没有人会睡破席子,而现在很少人能穿新衣服。”

唐子说:“从前,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公平的,公平了万物就各得其所。到了不公平的时候,有人富裕就有人贫穷,有人快乐就有人忧愁。建造了高台,就一定有低洼的水塘;有安乐地坐车的人,就一定有脚上长厚茧的人。王公之家开一次宴会,就花费一个上等农民一年的收获,还吃起来觉得不够美味。吴西的农民,就算不是荒年也吃麦麸稀饭,拌上荞麦秆磨的粉;没有饭吃的人,却认为这是天下的美味。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的。今天像这种情况,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提起秤时如果秤砣比货物重,秤砣就会掉下来,用扁担挑东西时如果前面比后面重,扁担就会倾斜,是因为不平衡的缘故。因此舜禹治理天下,穿着粗糙的衣服,吃着恶劣的食物,不敢放纵自己。难道他们吃穿的嗜好与常人有不同吗?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唐子的父亲死了三十一年却不能入土安葬。于是到江西去,向一个当官的老朋友乞求帮助,家里留了一石一斗三升的米,是怕妻子儿女饿死啊。到了庐山锦绣谷,唐子就生病头晕,僮仆询问病情,唐子没有回答。登上高楼远望,感慨地叹息说:“高大的山峦哦,众多的石头啊,你们与大地一起长存。哎呀人啊,疾病侵蚀元气,如同大水淹灭火焰。我听说老子长寿,曾经读过他书中的一句话:‘我只因不考虑自身,所以才没有忧患。’我想这样做却做不到啊。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这的是小生之功,怎做得小生之罪?范雎,你不以吾国阴事告齐,焉得有此重待?你如何不肯实说?这匹夫不打不招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

  • 文言文文学体裁-“书”的介绍

    文言文文学体裁-“书”的介绍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不过,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

  • 一泓泠然的解释?一泓泠然是什么意思?描写水的词语

    一泓泠然是关于描写水的词语.一泓泠然一泓泠然的拼音:yi hong ling ran

  • 岂与鹑鷃游

    岂与鹑鷃游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

  • 祭欧阳文忠公文注音版拼音版

    祭欧阳文忠公文注音版《 祭jì欧ōu阳yáng文wén忠zhōng公gōng文wén 》 夫fū事shì有yǒu人rén力lì之zhī可kě致zhì , 犹yóu不bù可kě期qī , 况kuàng乎

  • 《百家姓.梁》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梁》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梁》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

  • 每谈今古事,嗟见世愚痴

    每谈今古事,嗟见世愚痴 出自唐代拾得的《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

  •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原文: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嫔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日:“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

  • 出出律律

    出出律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出出律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出出律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