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鬼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
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
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
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④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译文: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 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 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 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 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
《春夜喜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 这是描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华帝国和其它古文明帝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和其它的部落联合,融化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当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时,现代人一直不能解读
-
前村潇洒。雪径人回驾。一槛谁移春造化。郁郁香浮月下。青绫半护冰姿。宛然临水开时。说与绿毛幺凤,不妨倒挂虬枝。
-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
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自由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倒悬,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 庄子哲学是境界论的
-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作品赏析【注释】:
-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生卒年不详。姜太公的先祖曾封于吕,故以吕为氏,又称“吕尚”。此外,在先秦文献中还称他为“太公望”、“吕望”、“吕牙”、“
-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
-
“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处 南宋·郭茂傅《君子行》:“君子防未
-
双调·殿前欢 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 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与共? 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卢挚(?-1314以后)字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