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唐诗三百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31:20阅读:592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称李昌谷。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世称“鬼才”.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绝句多抒写不平之感,笔意超纵。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雁门太守行①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大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

    之地。

    ②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③玉龙:指剑。

    【评析】

    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TAG标签: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猜你喜欢
  • 一败涂地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形容做事失败,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使用类别:用在「澈底失败」的表述上。 一败涂地造句:01这回考得一败涂地,只好下次再来了。 02合伙做生意,却各行其事,当然会一败涂地。 03昨天的球赛,

  • 民间故事类型与《西游记》的情节模式

    民间故事类型与《西游记》的情节模式 王海洋 内容提要《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深受民间故事艺术的影响。它的很多情节片断与中国民间故事不少类型都十分相似、相近,如孙猴出世与创世类故事,二郎神斗

  • 十室九空造句四则

    语义说明:形容天灾人祸造成人民穷困散亡的凄凉景象。 使用说明:用在「空荡萧条」的表述上。 十室九空造句:01连年战祸,使得这个城市十室九空,几乎闃无人声。 02有些国家战乱频仍,让许多村镇十室九空,看

  •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_有关描写长江的诗词名句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 中国古代名酒——汉代新丰酒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李商隐《风雨》 中国古代的名酒中,汉代的新丰酒,六朝的桑落酒,唐朝

  • 白朴《【双调】得胜乐 夏》全诗赏析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铺枕簪向凉亭披襟散发。

  • 杜甫《九日登梓州城》全诗赏析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作品赏析【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公皆在梓州。据后诗云:“去年登高郪县北。”知此诗乃宝应元年所作

  • 孔子语录大全(带注释)之八

    孔子语录大全(带注释)之八 71、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 李涉《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注释: ⑴《全唐诗》题下注: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温庭筠
  • 崔颢
  • 李颀
  • 刘长卿
  •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 贺知章
  • 孟郊
  • 贾岛
  • 王建
  • 韦庄
  • 张籍
  • 元稹
  • 许浑
  • 宋之问
  • 张继
  • 李端
  • 卢纶
  • 陆龟蒙
  • 钱起
  • 皮日休
  • 皎然
  • 罗隐
  • 贯休
  • 李益
  • 司空曙
  • 李绅
  • 李德裕
  • 杜荀鹤
  • 冯延巳
  • 鱼玄机
  • 杜审言
  • 薛涛
  • 曹邺
  • 元结
  • 李世民
  • 常建
  • 祖咏
  • 储光羲
  • 虞世南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