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

轩辕为什么被称作"黄帝"?轩辕黄帝的名字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02:07阅读:964

  在中国,从古至今,不论任何典籍,凡记述到公孙轩辕,都称他为“黄帝”。为什么不称作青帝、白帝、赤帝,也不用皇帝的“皇”字,而偏用专指颜色的“黄”字,称他为“黄帝”呢?这,对于不学历史的人们,也算是一个“谜”吧,因为,我见到互联网上,有不少人将轩辕黄帝书作“轩辕皇帝”,甚或由对封建帝王的反感,而评论轩辕黄帝。

  史称轩辕为“黄帝”,是由轩辕的特殊史迹和历史贡献而决定的,即是说,此称是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的。

  按《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千戈,以征不享,诸侯成来宾从……”此处的“诸侯”,是太史公比照史事,以后世的用语指轩辕之时拥兵割据一方的人物,实即当时的各个部落联盟领袖和其部落联盟;“神农氏”者,也并非具体的历史人物,它同“有巢氏”、“燧人氏”、“伏牺氏”一样,是古人记述远古史事时,用作划分历史时期的特定名词。“神农氏”即指原始社会发展到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特征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初期。

  事实上,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太史公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有个别不实、错误之处的,轩辕不姓公孙,而是姓姬,“公孙”是其氏。

  对于原始社会所发生的掠夺性战争,中国的古代典籍虽多有记述,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多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一般都是依照后世才形成的道德观念,或言某位历史人物“不德”、“无道”,或归结于某人的“好战伐”,“性暴虐”等等,唯有司马迁是从社会发展变化上来寻找其根源的,他说那时候的“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是由于世风衰败的结果。为什么“神农氏”时期世风衰败而互相侵伐不已?这在今天,当然已不是什么秘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考古学上的发现及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私有制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导致了氏族间的掠夺性战争产生。而战争又使得各氏族间依照通婚和相邻关系联合为部落组织,以加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再往后,部落又与部落实行联合,成为部落联盟。轩辕黄帝便是无数部落联盟中的一位部落联盟军事领袖。事实上,也就是部落方国的军事领袖。

  恩格斯将私有制产生并导致掠夺性战争爆发直至国家制度产生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作“野蛮时代”。

  公孙轩辕自幼就非常聪明,他生在“神农氏世衰”部落间掠夺战争纷起的那个时代,面对现实,就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以道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和训练部落里的人们习武为战,以保卫自己。但却不用于掠夺,而是注重发展生产。他周围的部落或生钦佩,或慑于武威,而都来宾服于他,结成部落联盟,推他为军事领袖。此后,他在这种“诸侯相侵伐”的乱世之中,由蚩尤叛、炎帝乱认识到不消除武装割据,国无宁日,就对东南西北各部落联盟凡有不顺者,就从而征之,以武力统一了神州大地,功成而收回遣兵时所发的符信,“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他制礼仪,施教化,创立典章为治世准绳,置官员到各处治理天下。这,事实上就是以战争的手段制止了各部落联盟之间的长期混战,建立了国家制度的雏型,使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跃变: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揭开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第一页,事实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此后,古代的史家记述史事,便按他的史绩,依后世对国家最高首脑的称谓,称他为帝。太史公述史,也因此而以他为始,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称公孙轩辕为“黄帝”呢?这,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科学历史摘要》)疑古派们所怀疑所否定的中国古史记述,则恰好与恩格斯的科学论述相印证,更与中国的考古发现相符合。现代考古已经证实,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历史上,华北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普遍进入农耕时期;按中国的古史料记述,轩辕在建立国家制度之后,非常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大挠造干支,容成造历法,以“顺天地之纪”,按天时,审地利,播种百谷草木,并教民节用水火材物。他还任命了专管土地种植之官,名日“后土”,大约相当于今世的农业部长吧?为了表示对关系到人民生死存亡的农业生产的重视,以追求山川土地多产粮食。他还制冠冕,正服色,行封弹,“黄衣黄冠而祭”祖国的山河(《札记·郊特牲》),封禁山林等到自然资源,作有序的开发利用。正是由于轩辕重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对天文气象的观察、历法的制定,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使得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古史记载便称轩辕“有土德之瑞”,“以土德而王”,以土地之黄色,称轩辕为“黄帝”,故,这“黄”近乎于谥号。倘若我们将“黄帝”这一称呼的实际涵义完全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进行表述的话,就应当这样来解释了:中国的古代史籍,之所以称轩辕为“黄帝”,因为他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第一任伟大领袖。黄河流域土地,其色为黄,故称这第一任国家领袖为“黄帝”。

  至于有些文章谈到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崇尚黄色、以黄为贵的问题,我以为这同样与中华民族的实际形成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一,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民族心理因素造成的。中华民族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和形成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对世代养育自己的黄色土地有着无限的热爱深情;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因此就对自己的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充满了由衷的敬仰,并为此而感到骄傲。至今,“黄帝裔胄”、“黄帝的后代”、“黄帝子孙”这些提法,对海内外所有中国人,都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经济生产,对于国计民生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极重要作用,而黄色不仅与土地和历史有着重要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金色的秋天,金色的收获,黄金般的富足,故而崇爱黄色。

  其二,是政治生活强制人们改变生活习惯,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活动而造成的。历史上的帝王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和特权,引经据典,逐渐将黄色演变成为权力和尊贵的一种象征。我们在前边已经提到,轩辕特别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除了派专人研究天文气象、制定历法,教民适时播种百谷外,还穿了象征土地之色的黄衣黄冠遍祭山河土地,以祈求丰收。于是,后世的无论什么人做了帝王,都依轩辕黄帝的故事,“数用五,服尚黄”,穿起黄龙袍,黄缎包玉玺,建黄瓦覆顶的宫殿以居。不然,就好像自己不够“正统”,不是“以守神器”者。

  后世的帝王们为了显示权威与尊贵,其花样也就越搞越多:以黄金饰斧称“黄钺”,作为皇权的象征;掌百物以供天子的官署称“黄门”;皇帝张榜于街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榜”;宫廷中给帝王酿酒,用黄罗帕封口,称作“黄封”;帝王所乘之车以黄缯饰其棚,谓之“黄屋”;帝都称“黄图”,宫廷禁门称“黄闼”;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叫各州郡登记户口,这户口簿也称之日“黄册”;到了清代,连朝廷颁发的历书也称为“黄历”……帝王们穿黄、戴黄、用黄、称黄,而老百姓则被禁止使用黄色之物。据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说:“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从那时起,因为用黄色服饰而刀下做鬼的人,被诬以用黄色物图谋不轨的文臣武将,恐怕是数也数不清了!这种长期封建历史上帝王们垄断黄色之物的使用以为权力的象征,自然亦给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崇黄为尊贵的痕迹。

  历史,就是这么古怪:当初,轩辕黄帝为生产、为百姓的衣黄之举,传到后世,竟然一步一步地演变为帝王们为显示皇权之尊的实际手段,甚至不惜为此而杀人。倘若以后世帝王们的作为,依他们这种作为又是据轩辕黄帝穿黄衣戴黄冠而来去评价轩辕黄帝的功过,就似是而非,成为谬误了。
猜你喜欢
  • 姚燧《凭栏人》全诗赏析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作品赏析【注释】:

  •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春望》赏析

    《天津桥春望》是创作于唐代的七言绝句,作者是雍陶。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 姚燧《木兰花慢 清明上已同日,亦吾生少遇,?》全诗赏析

    畅光风袅袅,转幽蕙,泛崇兰。最上已清明,相期一日,百岁逢难。秋千自儿女事,快邻翁、覆手羽觞乾。莫道韶华一月,从今已属春残。故人回首隔长安。轮值下金銮。对赐火新烟,应思?禊,何地江干。依然齿牙牢在,并年

  • 庄子名言精选|庄子经典名言精选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

  •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

  •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儒家的著作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三礼”,它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典范,而三礼主要表达的是礼节教育、礼仪教育以及礼貌教育,而三礼之道也沿袭至今,教育世人尊师重道,待人有礼。 儒家经典三礼:

  •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

  • 白朴《摸鱼子 用前韵送敬之蒲君卜居淮上,敬之自》全诗赏析

    听西风、细吟亭树。秋声先到衡宇。季鹰千里莼鲈兴,更喜范张鸡黍。倾尽处。惭愧汝。高楼不减烟霞侣。瓠樽笑举。对得意江山,忘怀风月,醉眼玩今古。鸾坡客,又向红莲幕府。田园何日成趣。九重闻道思贤佐,恐要济时霖

  • 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全诗赏析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3],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4],得藉先生以传[5],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6],奉檄北上[7],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

相关栏目:
  • 历史人物
  • 野史秘闻
  • 上古传说
  • 夏商周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 宋朝历史
  •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 清朝历史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