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人物

布衣都督汤寿潜的传奇故事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00:36阅读:980
汤寿潜,原名震,字蛰先(亦作蛰仙),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人。1890年以《危言》一书刊行知名于世。1892年赴壬辰科会试,取中赐进士出身。甲午战后曾参与强学会与维新运动。庚子事变以后倡议并推动东南互保。1906年,与张謇、郑孝胥等在上海创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国内立宪派的著名领袖之一。1911年杭州光复后出任浙江首任都督。

  1915年春末,青年学子曹聚仁初到杭州,出乎意料地遇见先父极为敬仰的前贤:汤寿潜。然而更令曹想不到的是汤的打扮,“他穿了一套土布短褂,戴了一顶箬帽,脚上一双蒲鞋,手上拿了一把纸伞,十足的庄稼人。”当然,被汤的这身造型“雷倒”的又岂止曹聚仁?据著名报人包天笑回忆:“我虽然常坐二等车,有时也到三等车去看看。那天却见一位汤蛰仙先生(寿潜)厕身于许多贩夫走卒之中,缩在壁角看报……何以蜷伏在此?”

  不过,作风朴素的汤先生却是清末民初响当当的大人物,堪称传奇。

  “东南人望”

  《左传》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传统士人们毕生追求的完人标杆,但并非遥不可及,至少汤寿潜与之很是接近。

  1890年,在内阁上班的汤寿潜写成《危言》一书,提出迁都长安,官制改革,严肃吏治,科举革新等一系列的变法主张。此书比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还早四年出版。一时间国人争相传阅,好评如潮,汤因之声名鹊起。

  十年后,八国联军侵华,北方一片生灵涂炭。为了保住东南半壁江山免于战乱,汤寿潜主动联手张謇、陈三立等至友奔走于宁沪之间,游说几大督抚保境安民,勿轻易宣战。此即著名的“东南互保”。张謇事后慨叹“国之不亡者,仅君往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湖总督张之洞,定东南互保之约,所全者大,其谋实发于君”。

  时光荏苒,又过十年。时任浙路公司总理的汤寿潜力拒清廷出卖路权的做法,并致电奕匡,直斥盛宣怀乃罪魁祸首,“损中益外,假公肥私”。他又奏明朝廷,“若以罪魁祸首为非”,就把盛宣怀撤职,“或调离铁路,以谢天下”;若“以遵旨商办为非”,就“悬寿潜之首于藳街,以谢盛宣怀!”孰料清廷竟不辨是非,以“妄劾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误国”的罪名,将汤寿潜革职,“不准干预路事”。虽浙路风潮终以惨淡收场,不过汤却凭此人气飙升,当时报纸甚至打出“汤去路亡”的口号,可见其已被浙人视为爱国与公信的人格符号。

  就这样,汤寿潜历经三个“十年”,升级为江浙呼风唤雨的领袖人物,称之为“东南人望”,殆不虚也!

  顺势而为

  进入辛亥年,汤寿潜对清廷的信心跌至冰点。5月,清政府宣布设立“皇族内阁”,这让一贯主张立宪的汤寿潜倍感失望。他与张謇、沈曾植、赵凤昌等联名致电摄政王,要求改组内阁,“重用汉大臣之有学问阅历者”,然其建议犹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已是心灰意懒的汤寿潜于该年秋天致友人信中写道:“人以为幸福在前,我以为大劫方始。”果不其然,武昌首义的星星之火很快便呈燎原之势。历史就是如此有趣,最害怕革命的立宪党人汤寿潜却预言了革命的到来。更加诡异的是,汤竟然成为革命党人的座上贵宾,于11月5日被推举为杭州光复后的第一任浙江都督。

  汤寿潜担任浙督,看似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浙江本是革命力量最强地区之一,既是光复会的大本营所在,又拥有诸如陶成章、章炳麟、秋瑾等领袖人物。不过,杭州起义前夕,陶、章二人远在海外,留守本地的朱瑞、褚辅成又难以服众。环顾省内,唯有汤“有声海内,识者皆尊敬之”,且拥有别人不及的人脉资源。于是众人一致认为汤乃“众望所归,堪膺此选”。

  此时身在上海的汤寿潜内心异常纠结。深受传统观念熏染的他,虽知革命大势所趋,但潜在的忠君情结令他难以改仕新朝。于是他起初极力婉拒,说:“卿等欲革命,径行之耳,奈何以强人?吾虽弗善颛制,然与卿等异趣,以若所为亦不与也。”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然而汤毕竟“心太软”,当说客讲到此时杭州民军与旗营严重对峙,满人只“愿受汤先生抚,否则力抗”,并进而游说“杭民六十万户,使阖门而战,一朝而烬,公独能不救之耶?”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愚忠”,决定担当道义。可以说,由清臣到浙督,汤绝非华丽转身,而是艰难蜕变。

  甫一上任,汤就拟订旗营和降条件,以自己的诚信与声望促使旗营“委械请降”,杭州乃至浙江“全境帖然以定”。接着,汤再出重拳,12日派朱瑞、吕公望率攻宁支队3200余人开赴镇江,一路披荆斩棘。12月2日,联军经过血战攻克南京。汤寿潜向前线将士发出贺电:“南京光复,赖诸公指挥之劳,将士用命之力,东南大局,从此敉平。谨祝联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不久,汤又积极呼吁成立中央政府,统一事权,并自告奋勇为南京临时政府劝募公债,以纾财政危机。

  汤寿潜最具远见的主张是提出“援鄂伐燕”。在他看来,武汉乃首义之区,必须顾全。而“北方愈有世变,北伐愈不可懈”。因为他对袁世凯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其为翻云覆雨之辈,应停止议和,全力北伐。后来形势发展确如其所言。

  急流勇退

  浙督一职,看上去很美,实令人烦不胜烦。平心而论,推举汤为首任都督,对于革命党人而言,无非是暂时利用其声望与经验,二者间的蜜月期就好比兔子尾巴,短的可怜。都督府各部门实权多半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汤往往备受掣肘,徒具虚名。套用句流行语,他就是个“打酱油的”。

  况且不少革命党人年轻气盛,恃功自傲,完全不把这个布衣都督放在眼里。其间有两件事对汤刺激颇大。一是“贵林事件”。贵林,杭州旗营满人,思想开明,在和平解决旗营问题上出力尤多。但就在旗营投降的第二天,司令部、政事部即以匿留枪械、图谋反抗罪名,假托都督名义加以枪决。出于“维稳”的需要,汤强忍怒火,保持克制。不久,革命党人王金发又向汤发难。王本来就对汤寿潜甚有成见,曾质问陈其美:“汤寿潜是反对我们革命的,为何要推他出来做都督?”后来王更是无视都督府的命令,组织绍兴军分政府,自任都督,裂土而封,截留浙东税收,采购军械,扩充部队,“政出由己,每与杭州督府相对抗”。

  既然自己已被架空,实在没必要天天手攥“橡皮图章”,做个“傀儡都督”。于是,汤寿潜声称“老病无用世之心,又无发难之烈”,于1912年1月16日卸任下岗,前后任职仅两个月零十天。

  下野之后,汤并未就此息隐山林,依然为国为民竭尽所能。他曾赴南洋筹集款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后重掌浙路指挥权,希望通过与袁世凯博弈,推翻铁路国有政策,为地方谋求福利。可惜二者皆收效甚微,无果而终。

  ■“布衣都督”来源

  汤寿潜多年身居要职,但生活简朴,有“布衣都督”之称。他不富、不贪,在全浙铁路被袁世凯收归国有两年后,袁通过全浙铁路公司拨发20万银元,作为汤总理全浙铁路4年多不支一分薪金的补偿,但汤分文不受,将全数款捐给建造浙江图书馆。

  ■追忆与回眸

  先生当清季负时望,有康济之略而不得行其志;民国初建,虽尝假节开府、入参国务,皆去之惟恐不速。其介然特立不肯询人以尸位,非故为此以矫世也。

  言足以益仁,行苟足以利物。施及一乡不为小,达乎四海不为大。近之,功垂数世;远之,泽流无穷。不必在位,不待有众,不假于宣扬,不资于辩说,而人自不能忘之,感应之理然也。

  ——马一浮

  主维新创共和顺历史潮流,保路权建铁路为商旅腾颂。

  ——“汤蛰仙先生纪念碑”上的挽联

TAG标签: 汤寿潜

猜你喜欢
  •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方干《过申州作》翻译赏析

    《过申州作》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此诗开头两句描述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中间四句分别从村居、郊野来写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最后两句以寥廓的画面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罪魁的谴责之情。全诗

  •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

  • 古典诗词解读:格律诗为什么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格律诗为什么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这种形式实在是太美了。格律诗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单音、四声、独体、方块为特征的文字。汉字把字形和字义、文字和图画、语言和音乐等绝妙地结合

  • 水仙子·乐清箫台·乔吉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 跨白鹿春酣醉碧桃。 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 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 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乔吉:1280-13

  • 白朴《石州慢 丙寅九日,期扬翔卿不至,书怀用少》全诗赏析

    千古神州,一旦陆沉,高岸深谷。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快秋风茅屋。幽独。疗饥赖有,商芝暖老,尚须燕玉。白壁微瑕,谁把闲情拘束。草深门巷,故人车马

  • 梦见和别人打架

    梦见自己挨打,生活会富裕,将会有吉利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家中的病人会很快痊愈。梦见陌生人挨打,会遇到困难。梦见家人被打死了,家里要增添人口。囚犯梦见被打,很快会被释放。梦见与人打架

  • 关汉卿《【正宫】白鹤子》全诗赏析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探访辛弃疾故居 寻常巷陌风流在

    山东历城区遥墙镇东南方不远的四风闸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普通村落。在这个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块三亩见方的风水宝地却八百年来无人耕种,由村里代纳钱粮,村民俗称舍地.尽管村民现在只剩下任、韩、孟、王、吕

  • 李白最狂的一句诗,五千年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诗词歌赋上的成就非常高,被后世赞誉为诗仙,他酷爱喝酒与作诗,他所做的诗篇里面,有一句最为狂妄,五千年来无人能及!李白自幼读书,十五岁时,已经作了许多的诗篇,并被当时的社会名流推崇和嘉奖。李

  • 《金缕衣》赏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中唐诗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赏: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属七言绝句)。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

相关栏目:
  • 历史人物
  • 野史秘闻
  • 上古传说
  • 夏商周历史
  •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 宋朝历史
  •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 清朝历史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