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新唐书·苏颋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9:45阅读:582

新唐书

原文: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颞能推其长。在帝前奏璟有表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要中璟所执故帝夫尝不从三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凋敝,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筒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苏颋传》)

译文:

  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恕。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授官中书舍人。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书史禀告他说:“请您慢慢说,不然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苏颋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满丧制才上任。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苏颋叩头拜谢。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帝心意之处,苏颋再次申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愉快。开元八年,苏颋罢免宰相任礼部尚书。不久担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巡视管理剑南诸州。当时蜀地民生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剑南地区盐铁供给本州。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实粮库。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苏颋说:“不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相关练习: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颞能推其长。在帝前奏璟有表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要中璟所执故帝夫尝不从三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凋敝,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筒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苏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B.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C.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D.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良方正是古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由王公大臣举荐,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

B. 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是天子近侍之臣,唐时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C. 颂是以颂扬为宗旨的一种文体,苏颋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奉诏撰写《朝觐坛颂》。

D. 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根据资格条件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颋年少聪敏,颇受赞誉。他读书过目不忘,进士及第后,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吏部侍郎马载因而称赞他“一日千里”。

B. 苏颋处理政务,思如泉涌。玄宗平定内乱,积压的公文很多,他口授处理意见,不仅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令李峤自叹不如。

C. 苏颋深得器重,屡获拔擢。父亲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坚持服满丧制才任职;丧期结束,皇帝又破格任命他为中书侍郎。

D. 苏颋崇尚简静,理政有方。蜀地民生凋敝,他招募戍卒,发给酬劳,取代百姓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2)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

(2)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

参考译文:

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恕。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授官中书舍人。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书史禀告他说:“请您慢慢说,不然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苏颋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满丧制才上任。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苏颋叩头拜谢。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帝心意之处,苏颋再次申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愉快。开元八年,苏颋罢免宰相任礼部尚书。不久担任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巡视管理剑南诸州。当时蜀地民生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剑南地区盐铁供给本州。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实粮库。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苏颋说:“不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百家姓《冉(rǎn)》姓起源

    301 冉(rǎn)301 冉(rǎn) 【寻根溯源】 冉姓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 吕氏春秋听言原文及翻译(带拼音版)

    吕氏春秋听言原文带拼音版【 听tīng言yán 】 四sì曰yuē : 听tīng言yán不bù可kě不bù察chá , 不bù察chá则zé善shàn不bù善shàn不bù分fēn 。 善shàn不

  • 罗兴坤《山水帖(组诗)》

    下山送我下山的,有匆忙的流水,缓慢的落日和慌里慌张的羊群那些重又泛起的尘土,漫过暮色它们和我一样,还有一颗尘世之心而流水走失在半途落日迟迟不肯跳下山崖沉寂的深山我也几乎找不到返回人间的路留在深山的,那

  • 狗傍人势

    狗傍人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狗傍人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狗傍人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杜蒉扬觯文言文翻译

    杜蒉扬觯文言文翻译   杜蒉扬觯是属于《杜蒉扬觯》的一个故事,出处《礼记·檀弓》。讲的是晋国大夫知悼子去世后,晋平公还在饮酒作乐。宰夫杜蒉采用委婉间接批评的方法阻止

  • 《南史·吕僧珍传》“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

  • 孟郊《吊比干墓》诗词赏析

    面对一个无望的王朝,与其苦心维持,不如让其速朽。"> 《生死契阔天生桥》安世乔散文赏析

    久闻,坐落在八百里太行山腹地的阜平县天生桥,是一处尚未被杂沓脚步惊扰的自然境地。嗅着原生态的摄人气息,来这里做一次短暂的人生停泊。寻寻觅觅中,竟迷失在山的恹恹睡意里,几乎让人绝望到以为见不着那为之而来

  • 《易传象传下震》文言文及翻译

    《易传象传下震》文言文及翻译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来厉,乘刚也。震苏苏,位不当也。震遂泥,未光也。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

  •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出自唐代李白的《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