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全文: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夏歌字词句解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2)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3)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4)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5)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
-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
-
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时期的哲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希腊哲学是随着希腊奴隶占有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在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
-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暂时流转为风光。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金钗玉腕泻鹅黄。
-
贞观政要原文: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①。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注释】 ①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颦蛾眉:皱眉。 【简析】 这是写弃妇
-
发小绍平 一绍平 是公认的孬种,上学第一天就尿了一裤子,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他,我更不把他放在眼里。第一次和绍平见面有几丈远,我打算上去和他搭话,而他扭头就跑。等下次见面,我有了准备,把他逮个正着。蹲下
-
原文翻译注释(1)长干行:乐府曲名。 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2)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4)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5)暂:暂且、姑且。
-
烟花女子有真情——读韩翊、柳氏词 当代人只要衣食不愁,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买个手机,联系别人方便,人家找自己也方便。情人之间电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