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答祖择之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
原文:
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译文:
欧阳修禀告。秀才派的人已到,承蒙你托他带来书信一封和诗赋两册,告诉我说:“看一看,写得怎么样?”我自己既孤陋寡闻,不值得承蒙爱好学问的人的下问; 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 成年后不得志, 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信赖(的地方)。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因为有了不值得人问的想法,因而从来没有给予答复。足下突然之间寄来书信,因此惶愧畏惧不知道说什么好。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情意深厚,礼节殷勤,怎敢不作答复。
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道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 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以不坚定的信仰,不稳固的心志,抱着并未透彻了解的所谓学问,即使敢于有所作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行动,何况还有利禄的引诱,刑罚的威胁在动摇他的意志呢?这就是你所说的立志效法古人、并懂得道的读书人现在太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原因就在于此。
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一,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一,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
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的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坚定,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一,学问道理纯粹专一,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
相关练习:
欧阳修
答祖择之书
欧阳修
修启。秀才人至,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用,而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惧以迁之哉。此足下所谓志古知道之士世所鲜,而未有合者,由此也。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是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游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病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是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不报报:答复
B.师严然后道尊严:严厉
C.以希禄利为急希:贪求
D.此其病也病:缺陷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而未尝答人之问”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伺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A.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B.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C.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D.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
8.文中说“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句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请从原文中分别找
出合适的字加以作答,每处不超过2个字。(3分)
答:“本”指 ,“末”指。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4分)
(2)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3分)
(3)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3分)
参考答案
5、B 严做动词用 尊敬 敬重
6、D (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第二人称代词;D项,连词,表因果,与例句相同。)
7、C
8、本指“道” 末指“文”
9、(1)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成年后不得志,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信赖(的地方)。(“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穷”,古今异义,与“达”相对,指困厄、不得志;“素”,平素、向来;句意。)
(2)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虽然”;“走”;省略的主语“你”需补充完整。)
(3)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学者”,古今异义,“求学的人”;“师”,动词,“学习”;“求其意”,探求经书的真意。)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禀告。秀才派的人已到,承蒙你托他带来书信一封和诗赋两册,告诉我说:“看一看,写得怎么样?”我自己既孤陋寡闻,不值得承蒙爱好学问的人的下问; 又因为我少年时卑贱, 成年后不得志, 我向来的所作所为,没有值得称誉来获取人们信赖(的地方)。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因为有了不值得人问的想法,因而从来没有给予答复。足下突然之间寄来书信,因此惶愧畏惧不知道说什么好。尽管这样,(你)不远数百里派人亲自找上门来,情意深厚,礼节殷勤,怎敢不作答复。
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道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 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以不坚定的信仰,不稳固的心志,抱着并未透彻了解的所谓学问,即使敢于有所作为,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行动,何况还有利禄的引诱,刑罚的威胁在动摇他的意志呢?这就是你所说的立志效法古人、并懂得道的读书人现在太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原因就在于此。
你写的文章,用意很高,卓然独立而不顾世俗的成见,简直要径直达到古人的高度。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做学问没有老师,所坚持的见解就不专一,议论不广博,就无所发现和阐明,达到一定的深度。你的言论高雅,志趣远大,很好,但是见解还不专一,议论还未精辟,这是你的不足。私下想,你的朋友中能为你称扬赞誉的人一定不少,现在你不找他们,远道找到我,可见你一定是要寻求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是古代君子的用心,所以我便直说而不敢隐瞒。
既然社会上没有老师,做学问的人就应当(直接)学习经书,学习经书首先要探求它的真意。领会了它的真意,自己的心才会踏实坚定;心里踏实坚定,所追求的学问道理就能纯粹专一,学问道理纯粹专一,那么心胸就会充实,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运用于社会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夏商周三代以及两汉的学术,也不过如此。你忧虑社会上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嫌弃我的愚笨,把我当作同道,所以才敢说这些。不知道是否合你的心意?
-
写给父亲的歌您从来不会告诉我为什么,现在我懂得了您为了什么本来,您给过我一把伞啊可为什么雨水还是透过发黄的照片遮住了眼帘为什么您的雙肩总是逆光啊父亲,梦里我看不清您的脸……当您老了我肯定是您嘴角那颗笨
-
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朋友应该都对捉鱼不陌生吧,现实中捉鱼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如果是做梦梦到捉鱼,预示着什么呢?一般来说,鱼代表着财富。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做梦梦到鱼,表明梦者最近的财运会比较不错。
-
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锋黯无
-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
-
《玉楼春》 年代:宋作者:柳永 皇都今夕知何夕, 特地风光盈绮陌。 金丝玉管咽春空, 蜡炬兰灯烧晓色。 凤楼十二神仙宅, 珠履三千鵷鹭客。 金吾不
-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
-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出自宋代吴文英的《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出自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
-
一、 语义说明:任何空隙没有不钻进去的。 使用类别:用在「无所不达」的表述上。 无孔不入造句:01商场上的谣言无孔不入,你可要小心分辨。 02犯罪集团无孔不入,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觉。 03平时应该多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