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马燧传》原文及翻译(二)
新唐书
原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相关练习: 《新唐书·马燧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燧姿度魁杰,长六尺二寸。与诸兄学,辍策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更学兵书战策,沈勇多算。安禄山反,使贾循守范阳。燧说循曰:“禄山首乱,今虽举洛阳,犹将诛覆。公盍斩向润客、牛廷玠!倾其本根,使西不得入关,退亡所据,则坐受禽矣,此不世功也。”循许之,不时决。会颜杲卿招循举兵,禄山遣韩朝阳召循计事,因缢杀之。燧走西山,间道归平原。宝应中,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署为赵城尉。时回纥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州县供饩不称,辄杀人。抱玉将馈劳,宾介无敢往,燧自请典办具。乃先赂其酋与约,得其旗章为信,犯令者得杀之。燧又取死囚给役左右,小违令辄戮死,虏大骇,至出境,无敢暴者。抱玉才之。累进至郑州刺史。劝督农力,岁一税,人以为便。徙怀州。时师旅后,岁大旱,田茀不及耕。燧务勤教化,止横调。将吏有亲者,必造之,厚为礼。瘗暴胔,止烦苛。是秋,稆生于境,人赖以济。抱玉守凤翔,表燧陇州刺史。西山直吐蕃,其上有通道,虏常所出入者。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谯橹,八日而毕,虏不能暴。从抱玉入朝,代宗雅闻其才,召见,授商州刺史,兼水陆转运使。贞元九年十月,自力朝延英,诏毋拜。时晟已卒,帝顾燧曰:“尚记与太尉晟俱来邪?今乃独见公。”因悲涕。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卒,年七十,赠太傅,谥曰庄武。
(删改自《新唐书·马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 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B.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C.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D.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纥”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其前身是敕勒,唐朝时,回纥改作“回鹘”。
B.“酋”有酒熟的意思,也有匪徒或部落首领的含义。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D.“陛”在文中指帝王宫殿。“陛下”则是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燧为人忠义。马燧早年就有胸怀国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安禄山背恩反叛,马燧劝说贾循建立稀世功勋,平定天下。
B.马燧敢于任事。回纥大军归国,胡作非为,李抱玉任命马燧主持驿馆事务。回纥军在马燧严厉惩治下,没有人敢侵害掳掠。
C.马燧治民有方。怀州遭遇兵荒之后,适逢当年发生旱灾,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减轻赋税,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百姓多半靠这度灾。
D.马燧备受器重。德宗因马燧有足疾,不要他去朝拜;当时太尉李晟刚去世,德宗对马燧说,现在只见到他了,说完便哽咽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辍策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5分)
(2)燧务勤教化,止横调。将吏有亲者,必造之,厚为礼。(5分)
答案:
10. B(原文标点:燧亦疾而仆,帝亲掖之,诏左右扶去,送至陛,燧顿首泣谢。固乞骸,让侍中,不许。)
11. D(文中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12. B(“李抱玉任命马燧主持驿馆事务”错,马燧自荐请求主持驿馆事务)
13. (1)常常放下书策感叹:“天下正有战事,大丈夫应当以功业拯救天下,怎能到老都做一儒生呢?”(关键词:辍、济、渠各1分,句意2分)
(2)马燧一心致力于推行教化,停止额外征调,将吏有父母的,一定探访他们,深加礼遇,(关键词:务、横、造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
马燧,字洵美,原籍右扶风,迁居汝州郏城。马燧身材魁梧气度不凡,身高六尺二寸。与各位兄长一同学习,常常放下书策感叹:“天下正有战事,大丈夫应当以功业拯救天下,怎能到老都做一儒生呢?”改学兵书战策,深沉勇敢多谋略。安禄山反叛,派贾循守卫范阳,马燧劝说贾循道:“安禄山首倡叛乱,现在虽然攻占了洛阳,还是要被诛灭。公为何不斩杀向润客、牛廷玠!毁掉他的根基,使他向西不能入关,后退没有去处,就会坐以待擒了,这是盖世的功勋啊。”贾循赞同他,但却没能当机立断。时值颜杲卿招贾循起兵,安禄山派韩朝阳召见贾循计议大事,趁机缢死了他。马燧逃到西山,从小路投归平原。宝应年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任用他为赵城尉。当时回纥军队撤走回国,依仗有功为所欲为,所过之处都要抢掠残害,州县供应食物稍不如意,就杀人。李抱玉准备馈赠慰劳他们,幕僚属吏却无人敢去,马燧自荐请求办理此事。于是先贿赂其酋长,与他约定,并取得了他们的旗章作为信物,违犯法令的可以处死。马燧又提出用死囚作为仆役,稍违令就杀掉,虏人大为震惊,直到出境,没人敢再大肆抢掠。李抱玉认为他有才能。多次进升到郑州刺史。督促并劝勉农耕,每年收一次税,人们认为很方便。改任怀州刺史。当时正是战争之后,又遇大旱之年,田地荒芜未来得及耕种。马燧一心致力于推行教化,停止额外征调,将吏有父母的,一定探访他们,深加礼遇,收葬暴露野外的尸骨,禁止繁苛之政。这年秋天,境内生长出野禾,人们赖此得以度过荒年。李抱玉镇守凤翔,上表奏请任马燧为陇州刺史。西山与吐蕃相接,山上有通道,是虏人经常通行之地。马燧堆石种树作为障碍,设置二门作为望楼,八天完工,虏人再不能前来凌暴。随李抱玉入朝,代宗一向听说他的才干,召见,授任商州刺史,兼任水路转运使。贞元九年十月,自己努力到延英殿朝见,下昭命他不必跪拜。当时李晟已去世,皇帝看着马燧说:“还记得与太尉李晟一起来的时候吗?现在只能看到公了。”因此悲伤流泪。马燧也发病倒地,皇帝亲自搀扶他,下诏命左右扶他下殿,送到阶下,马燧叩头流泪谢恩。执意请求退休,辞去侍中。未获批准。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傅,谥号为莊武。
新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0.D【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 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C两项各有一处;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11.D【解析】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2.A【解析】“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13.(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句意通顺2分,“以““披““示“各1分。)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句意通顺2分,“窘““固““逮“各1分。)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
李疑传 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
-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
-
【 原文】希言自然①。故飘风不终朝②,骤雨不终日③。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④,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
-
吕氏春秋分职原文带拼音版【 分fēn职zhí 】 四sì曰yuē : 先xiān王wáng用yòng非fēi其qí有yǒu如rú己jǐ有yǒu之zhī , 通tōng乎hū君jūn道dào者zhě也y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巧 一、诵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和知识 传统的国文教学十分讲究熟读成诵,而今天教师的常用讲解分析取代了琅琅书声,学生在作业时,也只知笔练,不闻诵读
-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由生前写到身后,形象地总结了他的一生。林逋是个清苦的隐逸诗人。绿波荡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留连
-
酹江月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
作者: 田锐生 高伐林在一扇扇铁青色、玉黄色、铅灰色的山的屏风上,是什么纵横交
-
作者一说是孟浩然。诗以“望”字为核心,移步换景,抓住人在船中视角不断变化的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扬子江秋景图,寄予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方苞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方苞 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望溪集》。方苞自己以道学家和醇儒自命,且有许多经学著作,但他真正的成就,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