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吴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自秦悼王葬汝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其在二府,待问以列卿奉朝请,育不自安,请罢去,不听。及出帅永兴,时待问尚亡恙,肩舆迎侍,时人荣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译文: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父亲叫吴待问。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连续主持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自从秦悼王埋葬在汝地以后,其子孙跟着葬了一些,而且都是由宦官负责。每年上坟的人,来来往往索要财物,严重干扰州、县的工作和生活。吴育在襄城主持工作时,请求凡是官府需要的东西,开列出具体数目,不让使者胡乱索要。羊猪全部出自高级别的官员,因此百姓节省了供应费用差不多一半。来这里的宦官记恨他,有时半夜敲打县城大门,索要牛驾车,吴育拒绝不答应。以前皇族子弟所到之处,随意让打猎的鹰和狗践踏农田,但是进入吴育管辖的襄城境内,就互相提醒警告,不敢胡作非为。
吴育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做了苏州通判。庆历五年,授予右谏议大夫和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乘机来排挤大臣,其危害则很难抵挡。” 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于是又叫他做枢密副使。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 , 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
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他在二府任职时,他父亲以列卿身份上朝,吴育觉得不自在,请求撤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等到他出任永兴军职,他父亲身体还康健,用轿子迎接侍候,当时人们把它看成是值得荣耀的事情。晚年在西台任职,与宋庠用诗歌相唱和。
相关练习: 《宋史·吴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育传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与杨亿同州里,每造亿,亿厚礼之。门下少年多易之,亿曰:“彼他日所享,非若曹可望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②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①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③元昊僣号②,议出兵讨之。群臣曰:“元昊,小丑也,旋即诛灭矣。“育独建言:“元昊虽称蕃臣,其尺赋斗租,不入县官,且服叛不常,请置之,示不足责。且已僣舆服,势必不能自削,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而收之。“时方锐意讨之,既而诸将多覆军者,久之无功,卒封元昊为夏国主,如育所议。
④时京师有告妖人千数聚确山者,诏遣中使往召捕者十人。至,则以巡检兵往索之,育曰: “育虽不敏,聚千人境内,毋容不知。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今以兵往,人相惊疑,请留毋往。“中使以为然。顷之,召十人者至,械送阙下,皆无罪释之。而告者伏辜。
⑤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注:①宗子:宗室子弟。②僣号:超越身份,冒用在上者的名号或器物。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毋容使者妄索 (2)械送阙下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门下少年多易之
A. 改变 B. 容易 C. 轻视 D. 替换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以礼部侍郎致仕
A. 赴任 B. 罢官 C. 调离 D. 退休
19. 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B. 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C. 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D. 此特乡民用浮图法相/聚以利钱财/尔一弓手召之/可致也。
20. 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已僣舆服,势必不能自削,宜援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拊而收之。
21. 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叙写“宗子”的作用。
22. 文章第③⑤两段分别表现了吴育 、 的特点。
【答案】16. (1)胡乱 (2)戴上刑具 17. C 18. D 19. B
20. 况且(元昊)已经超越本分使用车马服饰,看情形一定不能自行削减,应当援用建国之初江南的旧例,稍稍改变他的名号,(这样)可以用安抚的手段来控制他。
21. 宗室子弟在其他地方为所欲为,在吴育管辖的地方却十分收敛。这一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宗室子弟对吴育的敬畏,从侧面突显了吴育不畏权贵的品格。
22. 深谋远虑(智谋过人、有韬略、有远见等);公正无私。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自秦悼王葬汝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其在二府,待问以列卿奉朝请,育不自安,请罢去,不听。及出帅永兴,时待问尚亡恙,肩舆迎侍,时人荣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知:主持……工作
B.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 按:按住、隐瞒
C.事遂寝 寝:停止
D.肩舆迎侍,时人荣之 荣:以……为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异时宗子所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良乃入,具告沛公
C.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则阴邪不能构害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育“遇事敢言”特点的一项是
①索牛驾车,育拒不应 ②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③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④臣下毁誉,多出爱憎
⑤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⑥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育年轻时聪颖博学,屡试屡中。在主持襄城工作时,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敢于同强索民财的宦官进行斗争。
B.吴育说话办事,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即使宰相的儿子犯了罪,他认为也应该依法处治。
C.吴育把通过辩论分辨是非曲直当作他作为人臣的职责。皇帝认为他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于是对他作了严厉的批评。
D.吴育精明果断,凡所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违犯。在开封府时,与范仲淹有矛盾,但是仍能采纳范仲淹的正确建议。
答案:
8B
巡察。
9D
D、连词,那么、就;连词,却、可是。A.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B.副词,表先后,于是、就。C.介词“到”
10A
3
“遇事敢言”,包含“遇事”“敢言”两点内容,②③完全符合条件,第⑤句也是当皇帝谈及“卿所当慎”时,他立即劝戒皇帝用人要公正。第①句写吴育拒绝宦官的无理要求。第④句不是吴育所说的话。第⑥句写吴育的“行”。
11C
C。“对他作了严厉的批评”,文中没有信息。
附文言参考译文:
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父亲叫吴待问。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连续主持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自从秦悼王埋葬在汝地以后,其子孙跟着葬了一些,而且都是由宦官负责。每年上坟的人,来来往往索要财物,严重干扰州、县的工作和生活。吴育在襄城主持工作时,请求凡是官府需要的东西,开列出具体数目,不让使者胡乱索要。羊猪全部出自高级别的官员,因此百姓节省了供应费用差不多一半。来这里的宦官记恨他,有时半夜敲打县城大门,索要牛驾车,吴育拒绝不答应。以前皇族子弟所到之处,随意让打猎的鹰和狗践踏农田,但是进入吴育管辖的襄城境内,就互相提醒警告,不敢胡作非为。
吴育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做了苏州通判。庆历五年,授予右谏议大夫和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乘机来排挤大臣,其危害则很难抵挡。” 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于是又叫他做枢密副使。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 , 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
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
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他在二府任职时,他父亲以列卿身份上朝,吴育觉得不自在,请求撤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等到他出任永兴军职,他父亲身体还康健,用轿子迎接侍候,当时人们把它看成是值得荣耀的事情。晚年在西台任职,与宋庠用诗歌相唱和。
-
原文长干行二首 其一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
-
兹即依上述所分三期,讨论明代浙江词,并按词家成就之大小、特色之显微,或详或略。"> 《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鉴赏
【原题】: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今乃弃置蔬畦摧折憔悴有可怜之态昨陪诸公往观共叹其不遇且约盛开时携壶酒为醉赏之适因循又不果因用韵吊之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昏聩不君,武将屠岸贾擅权,将大臣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驸马赵朔亦被逼自杀。赵朔妻在幽禁中生下赵氏孤儿,被赵朔门客程婴偷带出
-
晋书原文: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
-
勇冠三军文言文阅读习题 司马迁 广居右北平①,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
-
博学之,审问之 【原文】 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③,问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
-
绘画艺术中的“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在宋代。“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描写对象,组成艺术群象。它的出现,受到诗画家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
王国维简介: 字号: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 生卒: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 年代:清末民初 籍贯:浙江海宁市盐官镇 评价:著名
-
《渔家傲·秋思》译文|注释|大意|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①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②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