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岁寒三友图”的形象创造和文化意蕴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3:10:08阅读:606

绘画艺术中的“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在宋代。

“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描写对象,组成艺术群象。它的出现,受到诗画家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岁寒三友”经历了从单一形象到意象组合的发展过程。松、竹、梅很早被我国诗人写入诗歌中,它们都是被单独描写的。诗人咏写松树,取义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魏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惨,终岁恒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咏唱寒松端正刚劲、抗拒冰霜的本性。梅与竹,也分别被写入诗篇中。庾信《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谢朓《秋竹曲》:“娟绮窗北,结根末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萌曲池。”梅竹与松树一样,具有不惧风霜冰雪的“岁寒心”,被诗人咏唱赞颂。

同诗歌创作一样,松、竹、梅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最初也都是单独描绘成画。唐代,松树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景云题写无名氏画作的松树《画松》诗云:“画松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着力表现画松的真实感。韦偃善画松,杜甫赋《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描述画松宛转盘曲之态,表现画松之奇倔美。竹,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可以追溯到六朝顧景秀的《杂样竹》,见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王维善画竹,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咏唱之:“(开元寺)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晚唐无名氏画家画水墨梅花,五代人詹敦仁《介庵赠古墨梅酬以一篇》:“开屏展素看梅花,淡蕊疏枝蓦蓦斜。墨散余香点酥萼,月留残影照窗纱。”

我国最早将松、竹、梅三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并写在一首诗里,赞颂它们,当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早梅诗》,云: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途一处栽。

诗句明确地表现三种植物异形同质的特征,它们同样具有“岁寒心”,首次作为艺术群象进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里来。随后,朱庆余的创意逐渐被诗人、画家接受,人们或咏梅竹、松竹,或画梅竹、松竹,但直到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将松、竹、梅合画在一起的画幅。

南宋时代,画家受到诗歌创作的启示和催化,并随着自然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人们才真正有意识地将松、竹、梅三种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绘成“岁寒三友图”。诗画家们将岁寒象征困境、危难和浊世,赋予松、竹、梅这些审美形象以人的品德美,称赞人们不惧危难的高尚精神。南宋初年,王十朋就写过《十月二十日买梅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三间同为岁寒三友》:“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这仅仅是诗歌中的“岁寒三友”。爱国词人辛弃疾《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在盛赞女画家的墨梅造诣后,在词的煞尾写道:“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向女画家提出请求,希望她在梅花画上添加富有“佳韵”的青松和翠竹,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辛弃疾也可算是“岁寒三友”形象创造中的一位功臣。稍后的赵孟坚,画过两幅《岁寒三友图》,今传,一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册页;一幅藏上海博物馆,绢本团扇。传世的赵孟坚画幅,恰恰是我国“岁寒三友图”出现于南宋时代的有力物证。

最能体现出《岁寒三友图》文化精神的,是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扬补之画》,诗云: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扬补之,即扬无咎。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江西清江人,寓居豫章(今江西南昌)。邓椿《画继》卷四说他:“长于水墨人物,祖伯时。”然夏文彦《图绘宝鉴》论其画,说:“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证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条,说:“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间庵绍逃禅,得其萧敬之布置。”逃禅,即扬无咎,他确实擅画墨梅,今传扬无咎《四梅花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画过一幅《岁寒三友图》,楼钥为之题诗。诗的前二句,题写画面上松、竹、梅艺术群象,逼真有神。第三句,逗出另外一层诗意。“面友”,语出扬雄《法言·学行》:“友而不心,面友也。”结句拍合,显示本旨。诗人认为许多花花草草,都不是真心的朋友,只有松、竹、梅才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挚友,赋予这个艺术群象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比德”性格。

可见,“岁寒三友”的形象创造是唐宋时代许多诗人和画家共同完成的,是诗画融通的产物,生动而具体地体现出“比物以德”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自然运化。

“岁寒三友”艺术群像在宋代定型后,后代很多诗画家纷纷传承这一艺术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画作品。明徐有贞《题岁寒三友图》:“松竹有奇器,梅花无媚姿。共将冰雪操,结友岁寒时。”唐寅画《岁寒三友图》,自题诗云:“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李日华《题戏写松竹梅小帧》:“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清恽寿平画《岁寒三友》,题一小诗:“以尔为三友,真能傲众芳。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岁寒三友”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极受诗画家钟爱的题材内容,它们的文化意蕴十分深厚,其形象意义在于: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沁心的审美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明代黄凤池编《唐诗画谱》,《唐诗六言画谱》一册中,收录唐代李邕《题画》诗:“对雪寒窝酌酒,敲冰暖阁烹茶。醉里呼童展画,笑题松竹梅花。”李邕这首诗,题咏的竟是《岁寒三友图》。唐代出现过《岁寒三友图》吗?笔者细考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四种《全唐诗》补遗著作(指王重民《补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遗》、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均未著录李邕此诗,十分可疑。按,既然“岁寒三友”艺术群像的形象创造完成于南宋时代,则李邕此诗必是伪作,写得又是那么拙劣。黄凤池是书商,他不知道“岁寒三友”形象创造的历史进程,杜撰李邕诗,很自然地露出破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

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

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 32开,定价130元。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庄子的文言文名句

    庄子的文言文名句   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以下是庄子的文言文名句,欢迎阅读。  NO1、德有所

  • 涩组词|涩的组词

    【枯涩】枯燥不流畅 【饧涩】眼皮半开半合,眼色蒙粘滞的样子 【憨涩】老实、羞涩的意思 【涩滞】1.亦作涩滞。2.险阻;不通畅。3.指不滑润。4.言语、思路等迟钝,不流畅 【格涩

  •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赏析

      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有丰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充分表现了一个兄长、一个父亲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实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

  • 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佑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

  • 古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词注释与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①闻笛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②玉 "> 梦到了编发有何寓意

    梦见编发,得此梦,事业可得提升之意,乃是财帛丰厚之迹象。因小事与他人纠葛,财运难以提升,生活有不顺之事。如做此梦,主近期生活多有小人,为人固执,难以听从他人劝诫,刚愎自用者,财运更受影响,事业有困顿之

  • 苏轼诗词鉴赏

    这便是黄州赤壁,或者说是东坡赤壁。赭红色的陡坡直逼着浩荡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供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仰望。"> 《燕歌行》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燕歌行》译文|注释|大意|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①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②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③寄他方 "> 梦见卡车

    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会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东西是人们在现实当中看不到的,非常的玄幻,而有些东西则是人们在现实当中能够见到的,人们置身于梦中,往往分不清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其实无论梦境如何,它都是

  •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 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