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4:00:45阅读:44

作品简介《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的喜悦之情,颇有感慨。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韵致悠远。

原文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⑴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⑵。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⑶。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⑷。

词句注释

⑴淮上:淮水边,即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唐州名,在今陕西南郑县东。

⑵江汉:汉江,流经粱州。

⑶ “浮云”两句:意思是说人生聚散无常而时光逝如流水。

⑷萧疏:稀疏。斑:头发花白。

白话译文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定要酣醉而还。

自从离别后飘游如云浮,十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

今日相见我们欢笑如故,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你问我为何不返回家乡,只因贪恋淮上美丽秋山。

创作背景

韦应物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飞横跋扈,无法无天。后来他发愤读书,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赏析

此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名家点评

《四溟诗话》:此篇多用虚字,辞达有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人如浮云易散,一别十年,又若流水去无还期,二语道尽别离情绪。他如“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其悲慨之思可想。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五六浅语,却气格高。纪昀:清圆可诵。无名氏(甲):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若一直平淡,竟如槁木死灰,曾何足取?此苏州三首,极有深情,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也。

《唐诗近体》:情景婉至(“浮云”二句下)。结意佳。

《唐诗三百首》: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唐宋诗举要》:似王、孟。

英汉对照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 淮上对秋山。

A GREETING ON THE HUAI RIVER TO MY OLD FRIENDS FROM LIANGCHUAN

Wei Yingwu

We used to be companions on the Jiang and the Han,

And as often as we met, we were likely to be tipsy.

Since we left one another, floating apart like clouds,

Ten years have run like water-till at last we join again.

And we talk again and laugh again just as in earlier days,

Except that the hair on our heads is tinged now with grey.

Why not come along, then, all of us together,

And face the autumn mountains and sail along the Huai?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唐代宗、德宗时期,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景致优美,感受深细,语言简淡,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选择题练习

    文言文选择题练习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意思翻译、赏析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

  • 杜甫《梦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①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谢应芳·存耕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谢应芳·存耕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人有寸田①,产仁与义。君子存之,罔俾芜秽②。诗书耒耜③,耕以学力。种德树业,如黍

  •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

  • 《予以谬作数种并总所奏藁遗参赞高紫微闻以阅》鉴赏

    【原题】:予以谬作数种并总所奏藁遗参赞高紫微闻以阅读未及赐报平日正病无人为过目者兹不特饷所有别白半生漫浪笔研间为不虚矣因赠二首

  •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观《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有感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观《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有感◎王健2018年1月14日《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以下简称影展)在银川市美术馆开展。展出的300幅

  • 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全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全文翻译:我以前在九水长江上荡舟,遥遥望见九华山峰,瀑布犹如天

  • 陆游的爱国诗篇

    陆游生活的时代,中原大好河山沦陷异族之手,北方广大人民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南宋小朝廷屈辱卖国。兴师北伐,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是有志之士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而迫切的愿望。陆游的诗作中反映民族矛盾和时代要求,洋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