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出自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参考翻译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落霞:晚霞。
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参考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金陵和当地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所以第三句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它不但直启“繁华暗逐逝波”,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这里的“水”已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似乎多少领悟到某中不以人的主观一直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作者特意把姑苏西子联系起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
作者介绍
欧阳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专家
-
【5354】陈寅恪合集、史集、讲义集(陈寅恪著,译林出版社,印张12.75,2020年9月第1版,89元)△讲义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别集:寒柳堂集、柳如是别传;诗存
-
原文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释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
双调·得胜乐·秋水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简析 作者在这支小令中巧妙地排列了夕阳、残霞、秋水、长天、寒雁等一组冷艳的意象,了无痕迹地化用前人诗句,展示了一
-
云笼月,风弄铁①,两般儿助人凄切②。剔银灯欲将心事写③,长吁气一声吹灭。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④。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
-
蜗牛精神 遥远的南方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屋,屋里有一个数米长的花坛,花坛里长满了婀娜多姿的花儿和苍翠欲滴的草儿,还有一个小小的王国。王国里住着蚂蚁、蜜蜂、蝴蝶、西瓜虫、蚂蚱和一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搬来了
-
曹松诗《已亥岁》原文翻译鉴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已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大片的
-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 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
-
段希文,云南宜良人,原国民党陆军39师少将师长,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武汉卫戍司令长官。l949年所部在广西被解放军歼灭后,他只身一人经广州到香港,后被国民党残军第八兵团司令李弥招募到金三角,历任军区司令、
-
广为国章第十一 【原文】 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邪则不忠,忠则必正,有正然后用其能。是故师保[1]道德,股肱贤良。内睦以文,外威以武,被服[2]礼乐,提防政刑。故得大化兴行,蛮夷率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