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归有光《章永州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07:54阅读:647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
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君两游其门。屡上春官①,不第。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隄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②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有胡兵自宁武关趋太原,声言欲向山东。都御史议兵事,部署将帅,独留单县令辕门。会虏信不至而罢。
升安吉州知州。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其民好讼,君恒以理解之。有匿税者,为案籍人人阅之,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所治孝丰,迄君去,一无所扰。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迁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号无事。太守日闭门高卧,以郡事委君。君亦优游而已。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归子曰:永州君,恂恂然君子人也。往予试南宫③,君自安吉来朝,过予邸舍,欢饮,上马去。予顾其弟言,君近形神不偕,久官劳悴而致然耶,抑有所不自得者?而竟死永州。悲夫!仕虽不遂,论其行事,可以不愧于先人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上春官:指进京殿试。  ②无虑:大约。  ③试南宫:指进士考试。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濒河,而地洼下                濒:靠近
B.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虞:忧患
C.君恒以理解之                    解:押送
D.仕虽不遂                        遂:顺心
5.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章君“行事不愧于先人”的一组是(  )(3分)
①屡上春官,不第        ②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
③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④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
⑤太守日闭门高卧        ⑥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有光此文记述的传主名叫章讳棨,他平时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他入南太学学习的时候,就因德行出众而被县学的学官称誉举荐。
B.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好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有人对此很有怨言,但章君却以恩德和诚信对待这些狱卒,最终感动了这些狱卒,都愿为他出力。
C.章君在任安吉州知州时,对待逃匿赋税的人,不是用严厉的鞭刑,而是给他们准备查考的税法典籍让他们翻阅学习,结果拖欠的赋税全部交清。
D.归有光认为章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最后章君之所以身死永州,归有光认为这是他长期为官操心劳力和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南人夜过河,盗决隄防,民患苦之。(5分)
(2)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5分)


参考答案
4.(3分)C(以理解之:用讲道理来化解)
5.(3分)C(①、⑤不符合题干要求)
6.(3分)A(①传主名叫章棨;②不是南太学,而是县学)
7.(10分)
⑴(5分)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担惊受怕,感到痛苦(对此憎恨)。(“河”,1分;“患苦”,1分;“盗”,1分;句意正确2分)
(2)(5分)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按照(或“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很多。(“亩”,1分;倒装句“亩敛以钱”,1分;“便”,1分;句意正确2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君姓章,名叫章棨,字宗肃,世代都是海虞人。君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入县里的学校学习,以德行被学官称誉举荐。曾经跟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学,后考中南京乡试,进入南太学求学。当时增城的湛公、高陵的吕公居住在原来的都城(南京),他们开门讲道,学者云集。章君两次在他们那里求学。(后来章君)多次进京殿试,都没有考中。后来被候补迁调到单县任知县。单县靠近黄河,而地势低洼。每年桃花开放时节黄河涨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后,恰逢堤防被偷偷挖开,大水即将泛滥,章君率丁夫砍伐树木增加柱桩,昼夜防卫,最终解除了忧患。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喜好奔走于县庭之中,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按照法则属于不守法纪。有人对此很有怨言,章君却说:“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对这些狱卒)章君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他们都很感激章君,并想着能为章君出力。山东的盗贼,很多逃到了单县,有些单县人窝藏、包庇他们,(致使)长时间不能捉拿盗贼。于是这些少年主动成为了章君耳目,(最终)把盗贼全部捉获。院司下达的逐赶盗贼的文书,大约有一百多条,章君一天之内就能够(按照文书要求)分条陈述并逐一向上呈报,上级官员认为章君能力出众。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后来齐鲁之地都推行了这种办法。有胡兵从宁武关奔向太原,并扬言要进攻山东。都御史议论兵事,部署将帅,唯独让单县县令章君留在军营之外。(后来)幸好敌人遵守盟约没有前来攻打而作罢。
章君升任安吉州知州。当年大旱,百姓饱受饥饿,章君竭尽全力赈救百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被他救了下来。当地的百姓好诉讼,章君总是用道理为他们化解。有逃匿赋税的,章君就给他们准备查考的典籍让他们人人翻阅,(这种办法)根本不用鞭刑,而拖欠的赋税就能全部交清。(章君)治理的安吉州属下的孝丰县,到章君离任,他从没有给当地增添任何麻烦。孝丰县有人竟然至今不知道有安吉州。后来章君任职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一向宣称无事。太守每天闭门高卧,把郡府之事都交给了章君。章君也非常悠闲自在。章君后来上书奏请退休回家,正整理行装时却突然去世。
归有光说:章永州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之人。以前我参加进士考试时,章君从安吉州来京师,专门造访了我的邸舍,二人痛饮一番,然后章君上马离去。我后来对他的弟弟说,章君近来形神不合,这是长期做官年老憔悴导致这样的,或者是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吧?而他最终死于永州。悲叹啊!章君仕途虽不顺利,但说到行事作为,可以无愧于先人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尧帝与鹿仙女的爱情传说

    鹿仙女生得肌肤若冰雪,体态娇艳,俨然绰约处子。她心地善良,好济困扶危,为民除害。仙洞沟附近黑龙潭中,潜伏一条黑龙,经常兴风作浪,惊扰行人,还溯河而上到鹿沟一带伤害鹿群。鹿仙女顾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

  • 知恩图报|知恩图报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知恩图报:意思就是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 出处 选自《说苑·复恩》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

  • 笑里藏刀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人外貌和善可亲,内心却阴险狠毒。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面善心恶」的表述上。 笑里藏刀造句:01他是个笑里藏刀的人,得小心应付。 02我不跟他往来,因为他笑里藏刀,太狡猾了。 03这种人

  • 祭书神文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

  • 闭门造车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凡事只凭主观办事,不问是否切合实际。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经验不足」、「空有想像」的表述上。 闭门造车造句: 01、这些闭门造车的产品,根本不符市场需要。 02

  • 《田登为郡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田登为郡守 【原文】 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l

  •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下一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下一句是“正是男儿读书时”.整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 劝学 作者:颜真卿年代: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

  •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之 心得·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乐民之乐

  • 什么天气下扫大街会被人说闲话?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天气下扫大街会被人说闲话? 脑际急转弯解析:大街上的垃圾若较多的话,在有风的情况下,会被大风吹得四处飞舞,根本不需要人工清扫,若此时还背着扫帚去扫大街,必定会被人

  • 蘑菇被橙子绊一脚,骂让橙子去死,橙子真死了,这是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题目:蘑菇被橙子绊了一脚,大骂让橙子去死,橙子真的死了,这是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蘑菇属于菌类,“菌”与“君”谐音,而“橙”与“臣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