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王昌龄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⑶离伤:离别的伤感。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翻译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
杨氏之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杨氏之子文
-
《萧相国世家》“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
-
木香,为木本花卉,花芳香,故名,别名七里香,又因木香能攀援而称木香藤。木香是蔷薇科蔷薇属半常绿攀援灌木。干长3~7米,树皮红褐色,小枝绿色,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状披针形。伞形花序,着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
-
词作原文人南渡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注释①人南渡:即《感
-
《劝学》译文及赏析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劝学》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劝学 作者: 荀况 君子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秦围宜阳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秦围宜阳注音版《 秦qín围wéi宜yí阳yáng 》 秦qín围wéi宜yí阳yáng , 游yóu腾téng谓wèi公gōng仲
-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这几句以人为中心,写主人公在春睡醒来后所听到的两种春之声,从春睡中醒来,忙把帘栊高卷,好放窗外那对呢喃私语的燕子进来,听听它
-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
-
我们的手指,往往屈从于我们所处的背景。 ——题记 一 打开针线盒,捏起针,指端的感觉突兀而又虚空,针,坚硬冰冷,锐利地硌着皮肉,又细小滑腻,稍微疏忽就滑落无踪。穿线也无比生涩,针眼不够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