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品点评
作者简介
目录
作品原文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作品注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⑷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⑸要:同“邀”,邀请。
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⑼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⑾哥舒:即哥舒翰。
作品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作品鉴赏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作品点评
高棅《唐诗品汇》:王深父云:此诗盖刺非其人则举关以弃之,得其人虽旧险亦足恃。《孟子》所谓“地利不如人和”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艰难”二句,结上起下,结致伤时事。夫设险备患而一战失之,哥舒其可逃责耶!周珽曰:老杜“三吏”、“三别”等篇,情理切实。玩其抚膺流涕之言,不必向苦海中所(作)狮子吼,人人自生菩萨慈悲念者。且选锋命彀,不失毫芒;而转韵处更觉词清于骨。信非煮字为粮、餐古为液者不能举腕。
仇兆鳌《杜诗详注》:卢元昌云:此诗眼目,在“胡来但自守”一句。其云“修关还备胡”,是叹“焦头烂额”后,为“曲突徙薪”计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三吏”、“三别”,乃乐府变调,倾吐殆尽,而不妨其厚,爱人之意深也。此用意妙诀。
浦起龙《读杜心解》:起四句,虚笼筑城之完固。中十二句,详述问答之语,神情声口俱活……末四句,乃作者戒词。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起势斗峻。李子德曰:以叙述为议论,自见手笔。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原文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1],跛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2]。邑有穆生,年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3]。三年,生一子。未几,穆生卒,家益索[4];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
-
古代文学作品,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
-
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直不疑,南阳人,官至御史大夫,精通崇尚老子的黄老无为学说,做官低调收敛,一切照前任制度办,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政绩。也不喜欢别人以官名称呼自己,人们叫他
-
【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译注】人生常常分别后就不能相 见,往往就像参星和商星永不相会一 样。动:动辄,往往。参(shēn)与商:两 个星辰的名称。两星一在西,
-
补叙的表现形态 补叙,指在叙述过程中对叙述内容不够明确的地方作某些补充解释或说明。必要的补叙,能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使原来的叙述内容表达得更细致、完整。运用补叙,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达到出
-
今人喜谈文学家族,唐代排名第一的文学家族是哪家?答案简单:皇上他家。有唐二十一帝,没有诗歌留存的仅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僖宗、哀 ">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意思翻译、赏析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出自唐代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
-
作者: 周广秀 为你开的, 为我开的毋忘我花, "> 谈生
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汉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诗经》。夜半,有
-
南朝乐府民歌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这首民歌,是写一个女子在爱情上失意的苦闷。四句诗,机心巧运,颇见机趣。开头两句:“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表明了女主人公希望爱情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