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饮酒·其十六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31:50阅读:53

原文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①。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②。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③。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④。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⑤。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⑥。

注释

①人事:指与人交往。游好:玩好。六经:即《诗》、《书》、《易》、《春秋》、《礼》、《乐》六部儒家经书。这里泛指古代的典籍。这两句是说自己少年时很少和人交游,志趣在研习古代的经籍。

②行行:不停的走。这里指光阴的流逝。向:接近。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志强学广,能明辨是非的意思。淹留:久留。这两句是说年近四十,而一事无成。

③抱:持。固穷:能安于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且益坚,不象小人那样穷困之后便胡作非为。节:操守。更:经历。饱所更:备历饥寒之苦。这两句是说始终抱着“君子固穷”的操守,备历了各种饥寒之苦。

④敝庐:破房屋。前庭:屋阶前。这两句是说房屋破败,悲风交作,野草没庭。

⑤褐:粗布衣,贫贱者所穿。披褐:披衣。晨鸡不鸣:晨鸡不报晓。这两句是说披衣起来,坐守长夜,很难熬到天明。

⑥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陶渊明《咏贫士》诗云:“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翳:掩蔽。作者以张仲蔚自比,认为没有像刘龚那样能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心中真情就始终不能表露了。

翻译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赏析

隐逸,是中国历史文化之一项特殊传统。真正的隐士,是对抗黑暗社会与异己现实之志士。从伯夷起,隐士代不乏人。而用诗歌对隐逸心态及生活作出深刻、完整写照的第一人,乃是陶渊明。此诗即为一好例。

起笔两句,渊明自述平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人事,指交际应酬之俗事。《后汉书·黄琬传》云:“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人事语义同此。游好,意兼爱好与涵泳体会。游好实为一种极高明的读书态度与方法(与死读书相对)。《礼记·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息焉、游焉。”晋杜预《春秋序》云:“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游好之谓也。或以为游好谓泛泛读书,那是误解。六经,指儒家群经。渊明《归园田居》起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可与此诗起笔相互发明。“少无适俗韵”是因,“少年罕人事”是果。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故极疏于人事交际。而“性本爱丘山”与“游好在六经”,正谓渊明之天性,既爱好大自然,又爱好传统文化。在晋代,“学者以老、庄为师,而黜六经”(晋干宝《晋纪总论》)。渊明则好六经,足见其为人之特立独行,其平生得力之所在。渊明既深受儒家思想之教养,遂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向。可是,“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时光荏苒流逝,渐近四十之年,仕途蹭蹬不进,遂至一事无成。不惑,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下句,盖用《楚辞·九辩》“蹇淹留而无成。”此二句语甚含婉,实则暗示着渊明平生之重大转折——弃官归隐。其时渊明四十一岁,刚过不惑之年。渊明弃官归隐之真正原因,本非仕途之达与不达,而是感愤于政治社会黑暗。所以接着说,“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固穷,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谓君子固然有困穷之时,但不像小人穷则失掉品格。固穷,亦可解为君子固守其穷。大意都一样。渊明自谓始终抱定固穷之志节,纵然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亦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此二句,实为全诗的精神之所凝聚,足见渊明平生得力于儒家思想之深。以上,从少年之志趣说到中年之归隐,以下便发舒归隐以后之情怀。“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秋风吹过破旧的房屋,荒草生满门前的庭院。隐士的生活,不仅是饥寒的,也是寂寞的呵。“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衣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不必拘说。唯此二句诗,实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此一层意味,亦可以体会。“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载:张仲蔚,平陵人,隐身不仕,善属文,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渊明借用此典,乃以仲蔚自比,悲慨时无知己如刘龚者,则自己之真情亦只有隐没于世矣。诗篇的后半幅,呈示为一种大孤独大寂寞之境界。但是,在这大孤独大寂寞中,乃有一种竟抱固穷节的精神,顶天立地;亦有一种尚友古先贤的志向,贯通古今。所以,这又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向上的境界。

如此诗之所示,从少年时代的“游好在六经”,到归隐之后的“竟抱固穷节”,渊明归隐前后之人生,乃是一幅完整的人生。传统思想是其一生之精神命脉。亦如此诗之所示,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并非一种消极低沉的状态,而自具一种超越向上之精神。读渊明诗,可以知其人。

此诗语言自然,而包蕴深刻广大。全诗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此诗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竟抱固穷节”之节字,“披褐守长夜”之守字,皆如镕锤而成,凝聚着深沉坚实的力量。又简练、又丰富,又温润,又刚强。此正是渊明诗歌的甚深造诣。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意思翻译、赏析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前 通:樽)参考翻译

  • 幸福无关贫富,金钱不应成为罪过

    幸福无关贫富,金钱不应成为罪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是孔子赞美他的学生颜回时发出的感慨。它的意思是,颜回(一个人住在陋巷)每天吃着粗茶淡饭,

  • 《孙膑》“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孙膑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

  • 〔俄国〕西曼托《少妇的梦》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俄国〕西曼托 【原文】: 一年又一年,独坐在我的窗前,我凝眸望着你的路,我的同心的爱人呵;在这信里,我要把我失去

  • 宋贾买璞的文言文翻译

    宋贾买璞的文言文翻译   宋贾买璞是一篇寓言,出自《韩非子·说林下》。讲述了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贾买璞文言文

  •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

  • 迂组词|迂的组词

    【迂曲】环绕曲折 【迂远】犹迂阔。不切合实际 【迂叟】迂阔的老人;远离世事的老人 【迂缓】行动迟缓;不直截了当 【迂拙】蠢笨;拘泥守旧 【萦迂】旋绕弯曲 【迂疏】

  •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意思翻译、赏析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出自宋代袁去华的《水调歌头·定王台》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

  • 波光粼粼

    波光粼粼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波光粼粼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波光粼粼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