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19:39阅读:462

原文

点绛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释

①点绛唇:《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②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

③斗:北斗星座。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④闲却:空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

⑤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⑥归兴:归家的兴致。

翻译

一弯秀美的新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静,听不到一点波涛的声音,北斗星斜挂在山头。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众人相聚推杯换盏的时候,可现在,这双手却闲下来了。你知道吗?宦海中的“乱鸦”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背景,张宗的《词林纪事》中所记比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为人谗毁而被移知宣城。他心中很烦躁愤懑,便写下此词。

鉴赏评价

这首词构思别致,语言晓畅,婉转含蓄,情景相生。但一般认为这首词不是通常的写景抒情,而是寄托着作者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上阕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开篇两句写远而静的夜景。“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弯新月如玉镰悬空,星月交辉,把夜空装扮得十分美丽。远山静静地矗立着,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衔在其中一样。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无声息了,夜似乎更冷了。“衔”字极为生动准确,将静景写活了。以下内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写到室内的“起来搔首”之人。“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深夜无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凭窗而坐所见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这句“梅影横窗瘦”一是以梅花点明残冬早春时节,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下文抒发归隐之志作好铺垫。

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阕写景的收束,又引发下文的抒情。“霜天”好在它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梅影横窗瘦”也可以成为酒宴助兴的美景,但作者却“闲却传杯手”。他远离官场宴会,酒兴全无。其中原委好似一个悬念耐人寻味,紧接着又用“君知否”对之加以强调,最后才告知是“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归隐的兴趣像酒一样浓烈。“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对之的反应是“搔首”、“闲却”,如梅影傲霜般默默无语。这里“无声”与“有声”相对,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因为“归兴浓于酒”,表明了作者远离官场倾轧的决心。此两句也是全词主旨之所在,在意义上倒贯全篇,使全词的景语皆成情语。

这首词上阕写初春霜夜,词人内心激动,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蹰;下阕写闲愁难耐,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作者借霜天月夜图抒发了厌恶官场、乐于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志。整个作品借景抒情,写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发。

相关试题

1.结合词句,赏析词中加点的“瘦”字。

2.本来“好个霜天”正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为什么说“闲却传杯手”?

(1)、“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人格化,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又写出它(也是词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和耿直的傲骨。

(2)、①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词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回家,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

词牌简介

点绛唇,词牌名。杨慎《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又称为《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作品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

词牌格律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作者简介

汪藻(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高宗朝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并知徽州、宣州。削职后居永州,卒。著有《浮溪词》一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陆云的故事

    【生卒】:262—303【介绍】:字士龙,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陆机之弟,少善文,有才理,与陆机齐名,号曰“二陆”。陆云曾任浚仪令,有治绩。后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等职。成都王司马颖

  • 苏秦刺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本篇《苏秦刺股》是据《战国策》改写。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苏秦刺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文言文苏秦乃洛阳人也,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

  • 文徽明习字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文徵明习字》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1、文言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

  • 《春游曲》赏析

      桃红柳绿,莺歌蝶舞是诗人笔下常状之景,这首诗不同流俗的是写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红,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鲜艳,也点出了阳光的明媚。宋代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许也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济慈 约翰·济慈 (John·Keats,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后父母先后去世,由保护人安

  • 山坡羊·燕城述怀·刘致

    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便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 失。咱命

  • 左传全集《卫庄公之死》原文赏析与注解

    卫庄公之死 (哀公十七年) 【题解】 以“梦”开篇,阐述卫庄公被杀的直接导火索:一是毁戎州之城,二是驱逐国卿石圃,三是工匠超期服役,四是强行剪断己氏妻之发髻。他的种种暴行为他落入戎州人之手最后被

  • 《潇湘晚景图二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潇湘晚景图二篇其一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其二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简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人开篇用箫声、晚风、湘水和

  • 《公子行》赏析

      《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这首是揭露贵家公子在春游中,纵马踏坏麦苗的恶劣行为。首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间明显地透露出其人

  • 《女房客》作品解读

    第五部分 《女房客》小马哥:讲完了《百年孤独》中的老祖母,安子,再给我们讲一讲英国著名作家安妮·勃朗特的《女房客》里的母亲吧!安子: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这天才三姐妹都是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