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出自唐代李嘉祐的《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参考赏析
鉴赏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作者介绍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参见本书第162页“ "> 文艺美学研究·民族虚无主义
文艺美学研究·民族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使最有价值的东西失去自己的价值。它是一种不与任何肯定理想相联系的绝对否定的观点,即绝对否定一切,彻底否认社会
-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
-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
虞山,是一座山名,在常熟,旧属吴地。没想到与桂花、桂花栗子结下了缘,那是一种禅意。早在梁天监年间,虞山之北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顶山寺”。不知是谁别出心裁,在通往寺庙之路两侧,一棵桂花、一棵栗树
-
文艺美学研究·艺术想象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以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印象为基础,在自己的意识中再现、组织、改造记忆中贮存的表象,从而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出自南北朝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身体却随着
-
吕安简傲文言文翻译 简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礼,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本篇跟上一篇一样,主要也是描写名士风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
-
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建书堂于庐山之麓,堂前有一溪,以家乡之濂溪命名,书堂因而取名为濂溪书堂,晚年定居于此,后人因此称其
-
两小儿辩日小古文注音版 孔kǒng子zǐ东dōng游yóu , 见jiàn两liǎng小xiǎo儿ér辩biàn斗dòu , 问wèn其qí故gù 。 一yī儿ér曰yuē :“ 我wǒ以yǐ日rì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