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25:46阅读:888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出自宋代陆游的《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注释

⑴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⑵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⑶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

⑸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⑹意气:豪情气概。

⑺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⑻史策:即史册、史书。

⑼丹心:赤诚的心。

⑽尔来:近来。

⑾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⑿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⒀ “楚虽三户”句: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参考赏析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表达了诗人对政府军的不满,也是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伤心欲绝!

述评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丈夫”的涵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艺术特色

议论英发,情韵富饶

这首诗题为<金错刀行),但并不是一首咏物诗,它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因此,诗中多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描绘简省,形象鲜明

好诗毕竟离不开鲜明的形象。这首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用。

先看对宝刀的描绘。“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

次看对提刀人的描绘:“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里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再看对汉中终南山的描绘:“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语言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方智范)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张养浩行义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 相鼠文言文赏析

    相鼠文言文赏析   相鼠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

  • 梦见死去的人有何含义?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常做梦,做的梦也会经常变化,不同的人会做不同的梦,对于梦境一直是科学也没有彻底解释东西,梦境和我们现实有关联。做梦梦见了死人,如果是美好的人和事,可能是将要有坏的运势;如果梦见坏的

  • 文言文焚庐灭鼠阅读训练

    文言文焚庐灭鼠阅读训练   焚庐灭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菽②粟盐酪具,无仰③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④

  • 杂守文言文

    杂守文言文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

  • 许浑《咸阳城东楼》全诗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

  • 《桃花源诗》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陶渊

  • 梦见树

    梦见树是什么意思梦见树,主健康,树笔直挺拔,象征着人的健康。在梦中,树干意味着健康,树枝象征着身体的一部分。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枝叶茂盛的树木象征元气旺盛的青春。相反,干枯的树木象征苍老、无力、疲惫

  • 《先秦散文·战国策·唐且使秦不辱君命(魏策四)》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唐且使秦不辱君命(魏策四)》原文鉴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 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

    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   导语:《三上》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上文言文翻译答案。欢迎阅读及参考!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