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意思翻译、赏析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自唐代陈羽的《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注释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横笛:笛子。
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参考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作者介绍
陈羽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
这次出门,妈妈好好给他打扮了一番,给他穿上了一身笔挺的浅蓝色西服,打了一条红色领带,皮鞋亮得晃人眼睛。记忆中,爸爸身上穿的衣服只有黑白两色,裤子从来没有看到过裤线。就连我结婚时,好不容易穿了件西服,里
-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原文】 《外台秘要》载《制虎方》云:“到山下先闭气三十五息[1],所在山神将虎来到吾前,乃存吾肺中,有白帝出,收取虎两目,塞吾下部中[2],乃吐肺气,上自通冠一山林之上。于是良
-
鲁云谷传 [明]张 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
-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出自元代薛昂夫的《蟾宫曲·雪》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参考翻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小人拼音版、聊斋志异·小人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小人注音版《 小xiǎo人rén 》 康kāng熙xī间jiān有yǒu术shù人rén携xié一yī榼kē , 榼k
-
【原题】:读汉老弟中秋前一夕之诗似太凄切辄次韵勉释之
-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诗鉴赏 “出塞”是汉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
-
此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三段的内容既互相平行又层层递进,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乱,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开篇八句为第一段,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
-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原文】鄢之役,晋人欲争郑,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为人臣者,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盍姑谋睦乎[1]?考讯其阜以出,则怨靖[2]。”【注释】[1]盍: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