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意思翻译、赏析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出自唐代卢纶的《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军人在行军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注释
① 蓬鬓:散乱的头发。鬓:头发。
② 长城:秦始皇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后来历朝多次翻修。
③ 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
参考赏析
鉴赏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诗中的伤兵退伍后,诗人很快发觉等待着伤病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 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创作背景
829年,诗人游塞北时,与一个患病军人返乡途中所遇,想到伤兵退伍的命运后所写下的诗。
作者介绍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
-
陶渊明原文: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
-
历历可数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历历可数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历历可数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毁》原文和翻译 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原毁》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古之
-
西江月·重九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
“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仔细琢磨,真是神奇得很。 我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对从来未曾谋面甚至可能永远无缘见识的一些人物、事件和情景,只需要意守丹田,沉入凝神冥想,凭借心理预期和主观审美企愿作索引,脑海里便
-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作品赏析【注释】:
-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