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1:24:36阅读:571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出自唐代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1.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2.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3.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4.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参考赏析

鉴赏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意思翻译、赏析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

  •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同语」

    [定义] 在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中加上“是”之类的判断词,形成“A1+是+A2”的基本判断形式,以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或精警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重语。"> 白朴《寄生草 饮》全诗赏析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1]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作品赏析【注释】:注一:用酒糟腌渍的意思。作者以劝饮为题,用豪放的笔调,写出他旷

  • 林 德《无知的乐趣》原文

    无知的乐趣 ◆ 林 德 同一个普通城里人在乡下散步——也许,特别是在四月份或五月份——而不对他的无知的领域象海洋那样宽阔感到惊讶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在乡下散步而不对自己的无知的领域象海洋那样宽阔感到

  •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主张经验是一切认识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主张经验是从客观事物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主要代表有:弗兰西斯

  • 文言文《公输》的导学案

    文言文《公输》的导学案   一、教学导航教学指引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墨子》及墨子的“非攻”等政治主张。  2、积累文言知识,如古字通假现象等,

  • 土木形骸的解释?土木形骸是什么意思?描写人的词语

    土木形骸是关于描写人的词语.土木形骸土木形骸的拼音:tu mu xing hai

  •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意思翻译、赏析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出自宋代陈与义的《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参考赏析赏析暑热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 郝敬训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刘基《道士救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道士救虎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土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