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别古诗带拼音版(南浦别全诗拼音版+翻译赏析)
南浦别拼音版注音:
nán pǔ qī qī bié , xī fēng niǎo niǎo qiū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yī kàn cháng yī duàn , hǎo qù mò huí tóu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南浦别翻译: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南浦别赏析: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长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
纸上谈兵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纸上谈兵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
-
孟子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对诗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上。这些看法见于《孟子》。孟子同孔子一样重视诗的社会教育作用。他虽然没有象孔子那样直接阐述诗的功用,但是他认为诗的作者是要通过诗来表明道理,使人受到教育的
-
初一文言文翻译《童趣》 《童趣》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
-
曼陀罗花佛教、道教两家都称与己有关。佛教叫“天雨曼陀罗花”,曼陀罗为梵语的译音,其意为“悦意花”,也为杂色。道教说天空北斗有曼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因此而得名。由于宗教神话传说的影响,被赋予“天神之花
-
半支莲花色艳丽如莲花,花比莲花小,而得名;其花与马齿苋相似,花比马齿苋花大,又叫大马齿苋;其茎、叶细如松叶,花如牡丹而小,又名龙须牡丹、松叶牡丹;其花见阳光而开,晚上或阴天闭合,又叫太阳花、午时花,此
-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1923年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李大钊 【原文】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
-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其实在前期就感觉到他们的不容易,反正诸葛亮给人感觉就是他们一直都缺粮草粮草了,所以总感觉蜀国非常的贫穷啊,直到最后才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说到灭亡的道路有的人说了,那是因为诸葛瞻说了
-
丁汝昌,原名先达,字雨亭,号次章。丁汝昌的父亲以务农为生,生活贫苦。丁汝昌幼年曾入私塾读了三年书,因家境贫穷,自10岁起失学,出外帮人放牛、放鸭、摆渡船等,以补贴家用。咸丰三年十二月丁汝昌参加太平军
-
无须叹老嗟老季先生语录:叹老嗟贫,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们中,更是特别突出。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它是中西知识分子比较学的重要内容。季先生在《老年十忌》
-
庄子·外篇·至乐【原文】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 ?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 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