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意思翻译】真是命啊,我注定象邓攸一样无女缺男,真是枉费啊,纵然象潘岳为亡妻写诗悼挽。
【全诗】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全诗赏析】
如果说前两首诗主要是“悲君”,即悲悼亡妻的话,那么第三首诗则是侧重“自悲”的。诗人“自悲”者何来呢? 从诗意看,似乎一悲人生有限;二悲韦氏死后只留一女而无男(诗人以西晋的邓攸自比,邓攸善良而无子);三悲自己将来死后不能与韦氏同穴,而他生又不能“缘会”。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且此诗旨在悼亡,也不便他诉。另一方面,如果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其所悲者颇多,可谓一言难尽。一句“百年都是几多时”,蕴藏着诗人多少感慨啊! 元稹自贞元十五年(799)初仕于河中府,至元和五年(810)被贬江陵,这十余年间,升沉不定,备尝仕途风尘之苦。因此,“平生未展眉”五个字,不单是对韦丛生前困苦生活的概括,也不啻夫子自道! 但有人指责元稹在韦氏死后纳妾、续弦,而说“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感情是虚假的,也是不合适的。所谓“终夜长开眼”虽然未必真如此,但这痴语却反映了诗人的痴情。
这组诗在艺术上颇有可取之处。首先,诗人采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位贤妻的形象。她出自名门而不娇贵;身为官宦之妻而怜婢仆;家中并不富裕而乐施于人。这个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三遣悲怀》感人至深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这组诗具有较典型的悲剧性,以其特有的崇高美感人。古人说:“死生亦大矣! ”一般地说,悼亡这一主题本身就具有悲剧性。但死亡本身并非都具有崇高美。而此诗中的韦丛之死则有其特殊的感人之处。其一,这位贤惠的女子之死的本身,就令人同情、哀惋。诗人把她的优良品质写得愈充分,其死就愈令人惋惜。其二,这位才高而品佳的女子太短命,她和元稹婚后仅仅七年,就以其二十七岁的美好年华而辞世,怎能不令人倍加痛惜呢? 其三,在她短短的人生旅途中备尝辛酸;而她死后,诗人的家境却好了起来——“今日俸钱过十万”。然而这一切却享受不到了。这又怎能不令人深深地为之遗憾呢! 由于以上原因,便使这组诗渗入“悲的因素”,从而达到了“美的极致”。复次,这组诗将律诗口语化,文字通俗,词浅情深,也是人们爱读的一个原因。清人孙洙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其实,“文须通俗方行远”。“浅近”,恰恰使它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
元结农臣怨赏析本诗为作者《系乐府》十二首中第九首。其总序云:“天宝辛未中,元子将前世尝可叹者,为诗十二篇,为引其义以名之,总命曰《系乐府》。古人咏歌不尽其情声者,化金石以尽之。其欢怨甚邪戏尽欢怨之声者
-
解缙敏对文言文注音版《 解xiè缙jìn敏mǐn对duì 》 解xiè缙jìn尝cháng从cóng游yóu内nèi苑yuàn 。 上shàng登dēng桥qiáo , 问wèn缙jìn :“ 当dà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注音版《 道dào德dé经jīng · 第dì六liù十shí二èr章zhāng 》 道dào者zhě万wàn物wù之zhī奥ào 。 善shàn人rén之zhī宝bǎo , 不bù善
-
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出自唐代卢僎的《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紫陌开行树,朱城出晚霞。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参考翻译注释1、紫陌(zǐ mò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参考翻译翻译
-
N字母开头的英语谚语大全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Napoleonhimselfwasonceacryingbaby.即使是拿破仑,过去也是啼哭的婴孩。 Natureabhorsavacuum.自然界里是没有真空的。 Naturehasgivenus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毕达哥拉斯派 亦称南意大利学派。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末,极盛时几乎在南意大利希腊人的所有居留地都有其活
-
回想起来,在一堆地名中寻找目的地,只需要一眼。我知道自己瞬间掠过了整个国度的山河。那些交织着历史、风物的地域,被染上了由植被和方言铺就的行程。那些形形色色,难以辨识的可能,即将来临。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
-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
-
“灵台无许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