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出处】唐·王维《横吹曲辞 陇头吟》
【意思】诗句描写一位长安的游侠少年 夜晚登上戍边的瞭望楼,观察太白星的举动,表现了他渴望为国立功的 豪情壮志。
注: 太白星,即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争。
【全诗】
《横吹曲辞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鉴赏】
这首诗《乐府诗集》收于汉横吹曲,注云:陇头水。这也是写一个身经百战的边将,终身得不到封赏。与《老将行》不同之处,是那位老将在敌人入侵之后,仍然雄心勃勃地奉诏出征,而这位关西老将,统治者对他始终是冷漠无情,抒发了仕途失意者的不满情绪和他们的苍凉悲怨之叹。
诗的前四句写陇头夜色:长安一个年轻的游侠之士,来到陇头(今河西走廊),晚上登上戍楼,遥看天上的太白星。当陇头明月回照关上的时候,陇上行客吹起了笛声。这是一个多么苍凉的夜色呵!从明月回照临关,知道这位长安少年已经来到戍楼很久了。诗人用这苍凉的夜景作背景,然后突出关西老将的形象: “关西老将不胜悲,驻马听之双泪流。”在这样的夜晚,听到了行人的笛声,使得关西老将产生了无限的愁恨。他停马静听,双泪夺眶而出。“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他为什么流泪呢?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百多次,他部下的偏将、裨将都已经封了万户侯了,而他自己仍然被弃置陇头,怎能不使他感慨万端呢?末二句极尽凄凉之情:“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苏武”,武帝时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赴匈奴,受尽千辛万苦,没有得到封赏。“典属国”,官名,属国的使者。“节旄落尽”,“节”,使者所持的信物,以竹为节杆,上缀旄牛尾,共三重,又叫旄节。“海西头”,“海”即北海,即今之贝加尔湖,为匈奴的北界。这两句是说,苏武出使匈奴,经历千辛万苦,还是一个典属国,节杆上的毛都落尽了,仍流放在贝加尔湖的西头。王维最善于捕捉形象,如“驻马听之双泪流”、“节旄落尽海西头”,使这个悲凉的老将的形象,能感染人,能激发别人的同情。这首诗当是王维早期的一首佳作。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出自唐代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
-
周紫芝简介周紫芝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
-
武昌九曲亭记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子瞻迁[182]于齐安[183],庐[184]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185]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18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
-
龚自珍《明良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良论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
-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父祖历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战国策·赵魏攻华阳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赵魏攻华阳注音版《 赵zhào魏wèi攻gōng华huá阳yáng 》 赵zhào 、 魏wèi攻gōng华huá阳yáng ,
-
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豆子发不了芽? 脑筋急转弯解析:豆子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生根、发芽,如果豆子被炒熟了,自然只供吃,不可再发芽咯。 脑筋急转弯答案:炒熟的豆子
-
文言文翟湛持[1],司理饶州[2],道经鄱阳湖。湖上有神祠,停盖游瞻[3]。内 雕丁普郎死节臣像[4],翟姓一神,最居末坐。翟曰:“吾家宗人[5],何得 在下!”遂于上易一座。既而登舟,大风断帆,桅樯
-
义騟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义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开禧间,成以卒从戎四方山,屡战有功,稍迁将候骑。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步且僵,莫适为主,絷而得
-
梦见死去的亲人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梦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是梦者的主观想象,还是受现实影响的客观反应?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不做梦,做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