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
【意思1】古时的仙人已经乘着白云走了,那白云在经过千年以后的现在,仍然和往日一样在空中悠游飘浮着;但是,那个已经离去的仙人却从来没再回来过。
【意思2】诗句借传说落笔。黄鹤飞去不 复返,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飘荡,悠悠千载。这里通过黄鹤楼今昔 变化之大,抒发了人世沧桑,岁月不再的寂寞、惆怅之情和人生短暂的 感慨。
注: 黄鹤,黄鹤楼因其所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记 载: “昔费文袆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贺。”《齐谐志》言: 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提示】黄鹤一飞去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还在黄 鹤楼上空悠荡飘浮。诗人借古代传说抒发古人不可见的遗憾 心情和世事茫茫的感慨,气势苍莽,感情真挚。
【鉴赏1】 仙人骑着黄鹤一去就不曾再回来过,千百年来,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依旧在楼头上,自在地飘游。作者怀念远去的人,并且感叹人事多变,唯有自然是永恒不变的; 人如果和伟大的自然比起来,不是显得太渺小卑微了吗?
【鉴赏2】这是作者观黄鹤楼,抒发忧怨 之情的诗句。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 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 于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诗 意是说:黄鹤飞去不复返,物去楼 空,只有白云飘荡,千载悠悠。鹤 去楼在,诗人联想到今昔变化之 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情。
【全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 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黄鹄矶上,古时“鹄”、“鹤”二字相通,黄鹄矶即黄鹤矶。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一说三国蜀费文祎成仙,曾骑黄鹤在此停歇;一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这里。③晴川:指阳光照耀下的汉水。汉阳:今武汉市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④萋萋:茂盛的样子。鹦鹉洲: 当时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后为江水冲没。
【全诗赏析】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曾经评说: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是,假如我们细心吟读一下,就会发现,这首诗并没有严格遵守七言律诗的规格,比如前四句,“黄鹤”二字三次出现,这种重复是律诗上的大忌,第四句结尾还出现了“三平调”,这也是律诗不允许的。那么,为什么严羽对这首诗评价这么高呢?这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情感真挚,气势流畅,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一片化机的地步。正如沈德潜所评论的那样: “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人们被他那种苍茫千古的诗意,出神入化的妙笔所折服,也就不再计较一字一句的声韵格律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四句如行云流水,要一气连读。“黄鹤楼”地处武昌黄鹤山上,传说古代有仙人在这里乘黄鹤飞升而去。诗人登楼远望,思接千载,想到古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天上白云,千载悠悠。这几句开头就发深沉豪叹,诗人由登楼所见空间的高远联想到时间的悠长,追思古人,目尽青天,以“千载”形容“白云”,思绪绵绵,给人以无尽的历史沧桑的感觉。这几句,今古对比,虚实相映,有一种风景不殊,人事已改的苍凉味道。
按照常规写法,上面几句已铺垫好抒情议论的基础,下面该横生感慨了,但诗人却突然一转,用精工对仗的笔法写眼前景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照晴川,波光闪烁,远树历历在目,芳草萋萋满眼。前四句写仙人乘鹤,虚无缥渺,这几句写眼前景物,笔笔如生,大江、远树、芳草、白云,衬托着黄鹤楼又是如此谐调,给人绘景如画,身临其境的感觉。按照律诗“起承转合”的规律,五、六两句应该转折,这两句宕开一笔,转生波折,不仅符合律诗要求,还有如下好处: 通过登高远望见到的大江、长洲,从侧面写出了黄鹤楼之高,扣住了题目,这是一; 上面虚写,这里实写,形成对比,文势有所起伏,这是二; “芳草萋萋”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巧妙引出下文的归思之意,这是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黄昏,寒江生烟,萋萋芳草引出游子的思家情绪。但远望不可当归,乡关渺茫,何处是故园呢?诗的结尾描绘出一种旷远而迷濛的景色,确切地表达了游子去国思家的淡淡哀愁,给人如烟如雾的感觉,与开头描写的渺茫思古的情调化为一体,写景之中,融会感情。
这首诗看上去如泻水于地,随意东西,其实,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来历,或写背景,或描绘登楼所见,或抒写登楼所思,腾挪变化而精神不散,一气贯注其中。后人曾有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题诗而搁笔的传说,由此可见后人之推崇。
-
今冬,我惹母亲生气了。寒露刚过,我把娘从二姐家接来过冬。她这次来,和往年不大一样,常隔三差五嘟嘟囔囔地埋怨姐和姐夫。她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有天早上洗完脸,没有拧结实水龙头,结果让水滴滴答答漫出了水盆,
-
【不成体统解释】形容说话、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 【不成体统造句】 ①走进室内,只见满地是玻璃器皿的碎片,书柜被打翻了,一片狼藉,不成体统。 ②在众多客人面
-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
-
野草死了,故乡还活着,并且是没心没肺地活着。不悲野草,不悲野花。人们面对这土地,如此陌生,如此冷漠。那些在我心里种下的草,再也长不出来了。也许多年以后,我的孩子问我童年的野草,我早已答不上来,再也不能
-
俗话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还有俗语说妈在家就在。妈妈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妈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比的重要。在这小编先祝天下所有的妈妈们长寿健康。在梦中梦到妈妈死了会不会
-
梦见芦笋是什么意思梦见芦笋,表示周围环境一片繁荣景象,你会获得手下人和小孩子的尊重。男性梦见芦笋,预示着你近期运气非常的好,尤其是在财运方面会得到不少的钱财。女性梦见芦笋,预示着家里要有福报的征兆,尤
-
【原题】:仆和蹈元莲竹之什意在誉竹於莲有投鼠之嫌明复知县有作姑两可之它日蹈元邀客置酒花下予不得无愧复用前韵以谢花云
-
“中庸文化”是孔孟(儒家思想)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儒家思想之中庸文化 “中庸”就是强调“善”。 对于ldquo
-
南乡子 李珣 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 "> 伤仲永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
伤仲永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