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出处】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意思翻译】雨过天青松色显得更苍翠,路随山转见到溪流的水源。
【全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全诗赏析】
这首诗题为“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人紧扣一个“寻”字来 写。寻的结果,自然是不遇。这类诗的写法大体如此,因为只有如此才能 突出道士的超迈出尘,譬如云中之龙,神乎其神。既然无法一睹仙容,只 好描写途中所见。诗人以生花妙笔,写幽静之景,而归之于禅意,藉此既 可见出诗人慧根不浅,又足暗示道士造诣精深。
颈联所写,从“随山”句观 之,当是诗人寻人不遇后继续登 山所见,因为水源必在山之高处。“过雨看松色”,写一场雨后,观赏青松, 只见松色苍翠欲滴。山中雨急,常常使人不及防备,但诗人不写雨中仓皇 之状,只以“过雨”轻描淡写,而以闲情逸致观赏青松,可谓亦有青松气度。 “随山到水源”一句,“随”字颇佳,写出随心所欲之状。随意行走,竟得水 源,此所谓“不期然而然”,其中化机一片,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 《水调歌头·题剑阁》鉴赏
【注释】: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 ,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出自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韵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由唐代刘长卿所创作。以下是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全诗原文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若使。 龙城:匈奴祭天处。址近蒙古国鄂尔浑河。
-
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②看③。【注释】①惆怅:伤感。②把火:手持火把。③看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 △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一般地说,美作为美学的一个范畴,是与丑相对立的并且同美学的其他基本范畴如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等也有所不同。
-
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
-
一 一堵老墙,连同它支撑着的村庄上的最后一间老屋,在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溅起烟雾般的尘土扑向周围的断垣残壁,也扑向周边无辜的花草。尘土弥散之后,倾圮的老屋如同给村庄画上了一个句号。村庄不
-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出自宋代《玉楼春·东山探梅》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参考翻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