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出处】唐·王维《归嵩山作》。
【翻译】 荒凉的城头依傍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照满了整个秋日山峰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景色荒凉冷清,意境苍茫幽美。“落日满秋山” 单独来看,景致颇为优美动人,也可用来比喻人在晚年时候的 “生命余光”。
【赏析】
语出王维《归嵩山作》。荒凉的城堞濒临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辉洒满萧瑟的秋山,十个字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的薄暮秋景图;而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既凄清又自宽的复杂心境,也叠印于其上,实乃诗画圣手。
【全诗】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集评】 元·方回: “《归嵩山作》,闲适之趣,淡泊之味,不求工而未尝不工者,此诗是也。”
清·纪昀:“非不求工,乃已雕已琢后还于朴,斧凿之痕俱化尔。学者当以此为进境,不当以此为始境,须从切实处入手,方不走作。”
清·许印芳:“此论甚当。诗歌求工,须从洗炼而出,又须从切实处下手,能切题则无陈言,有实境则非空腔,可谓诗中有人矣。” (以上均见《瀛奎律髓》卷二三)
【总案】 王维居嵩山东溪的时间约在玄宗开元八年(720)至二十三年(735)春,此诗当是他居嵩山游洛阳归来之作。诗写他由洛阳回嵩山途中实景,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闲居嵩山时期的思想情绪。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唐诗别裁集》卷九)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加雕饰,自然流走的特点。尤其是“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两句,既朴实自然,又意境博大,是描绘物态兴象的佳句。
-
文言文翻译:观潮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文言文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文言文翻译
-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①,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
-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曾祖洋,涿州别驾。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父曾,内园使。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郡县吏供给①皆戎服趋事,蒙冠服
-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意思翻译】残烛的微弱的余光,只照到用金线绣成的翡翠鸟图案的帷帐一半。芙蓉褥上,似乎游动着麝香的芬芳气 息。诗句写贵妇人虽身居
-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出自宋代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
-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
-
作者: 谢岩津 【作家简介】横光利一(1898—1947),日本小说家。生于福岛县北会津郡,父亲横光梅次郎是一个建筑工程
-
说到水淹七军其实还真的是让曹魏损失非常大非常大的一场战役了,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毕竟战场就是战场,谁都有输赢的时候,谁都有最惨的时候,但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时候这水淹七军中的七军的故事了,
-
杨柳小古文注音版 杨yáng柳liǔ 杨yáng柳liǔ , 随suí处chù可kě种zhǒng , 临lín水shuǐ尤yóu宜yí 。 春chūn初chū发fā叶yè , 旋xuán 开kāi黄
-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