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0:19:23阅读:822

【诗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而一 “久”字便托出物质生活丰富的宫女,因长久幽居深宫,故精神空虚,只 得久久站在玉阶上苦思冥想。此情诗中虽未言及,却饱溶于字里行间。

注: 玉阶,用玉铺成的台阶。罗袜,用丝绸缝织的袜子。

【全诗】

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1.玉阶:以玉石或白石砌的台阶,这里指女子居住的后宫宫殿台阶。生白露:落满露水。表明女子独立玉阶直至夜深。侵:渗湿。罗袜:用丝罗布料做的袜子。却下:放下。

2.水精帘:即水晶帘。萧士赟注:“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玻璃帘也。”玲珑:形容月如玉盘之玲珑剔透。

【翻译】

白玉石阶上落下晶莹的露水,夜深站得久了打湿罗袜双脚。

转身进屋放下水晶门帘,出神地望着天空中玲珑明洁的秋月。

【赏析】

        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鉴赏李白的著名诗作《玉阶怨》,这里拟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这首小诗。因为,《玉阶怨》是一首感情细腻委婉,风格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幽美的杰作佳构。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特别重视的一个美学范畴。“意境”一词的出现,始于中唐。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首先把先秦以来“立象尽意”(《易传》)、“言不尽意”(庄子)、“意象”(陆机)、“神韵”(钟嵘)等理论中“意”与“境”(“象”)两个概念熔铸成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在长期的发展中,“意境”的内涵不断丰富,至清代王国维,遂成为古典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境)是指“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人间词话》)这也只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定义。根据前人的论述,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而达到的一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意”是蕴含在图画中的,这里的“境”是含蓄着深“意”的。“意境”不是“意”与“境”简单的相加,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它强调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一致、交融相生。而情必至真至诚,景必至美至谐,意必至正至深,境必至朴至善。有意境,则景能动人心弦,情能感人肺腑;有意境,则虚体(情)实体(物)、虚笔实笔皆妙;有意境,则有含蓄隽永、馀味不尽之致;“有境界即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所以,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同上)。

        李白的《玉阶怨》,诗题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宫怨”。李白这首诗,袭用旧题,已见其意。但全诗四句,并无一“怨”字,全以藻绘美景、状写形相出之,从而造成一种“怨”的“境界”。首二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写夜已深,露正浓,主人公茕茕孑立在宫殿的石阶上,以致冰凉的露气浸润了罗袜。“夜久”见主人公独待之久,露冷见主人公心境之凉。主人公情思邈邈绵绵,若有所待,若有所思,若有所诉,若有所怨。后二句写主人公愁怨不已,莫可奈何,因启步入室,为怕秋月扰愁眠,便轻轻下帘。然寂寞幽怨何能便了?虽入室,亦茕茕独守,形影相吊耳。故仍徘徊不定,而终归隔帘望月,与月相伴。如此千转百折的情思,然诗人只一味写物:“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丝毫不涉笔人物内心,是虚体实写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景传情,景美而情深,景情交融相生而极富隽永诗味,故此诗有激人想象、动人情思、澄人胸襟的意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见掉进水里有什么样的寓意

    生活中我们游泳,整个身体会处于水中,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心理和身体都是非常愉快地,处于一种轻松玩乐的状态,如果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掉进水里,相信会给人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那么如果在梦中梦见我们自己掉

  •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出处】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意思翻译】诗人借朱买臣的典故,以会稽 愚妇喻目光短浅,又以买臣自比,来表达自己终于盼到了入长安施展抱 负的思想。语言巧妙,含

  • 法国诗歌

    法国诗歌 法国早期曾有许多口头流传的民歌,但因为当时教会控制了文化,民间流传的口头诗歌作品必须经过教士们的筛选和润

  • “个体危机”与作为内在性机制的“文化自觉”

    “个体危机”与作为内在性机制的“文化自觉”◎牛学智谈到危机,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化自觉”这个词。想起这个词,当然有它理论的和现实的判断作为依据。费孝通先生正是在对全球化背景与国内文化形势的宏观估

  • 武城弦唱的解释?武城弦唱的典故与出处

    武城弦唱的解释?武城弦唱的典故与出处 《论语·武城》:“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

  • 梦见旧友

    梦见旧友,五行主木,乃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近期人情世故多有不安,心中不畅。凡事应明察秋毫,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多有不利之迹象,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罗织经控权卷第四文言文翻译

    《罗织经·控权卷第四》是唐代酷吏来俊臣所创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罗织经控权卷第四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

  • 初一文言文《童趣》的翻译

    初一文言文《童趣》的翻译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蜀汉三大集团是哪三大?揭秘蜀汉三大集团背后的问题

    说道三国时期蜀国的三大集团其实还是有故事的,话说当时的三大集团是蜀国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有这个三大集团,也就没有后来的蜀国,也说才有了这三大集团才有后来的蜀国的灭亡,那么有的人想问了,这个蜀国的三大集

  • 胸无点墨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人毫无学识。 使用类别:用在「才识浅惫的表述上。 胸无点墨造句:01这种财大气粗、胸无点墨的人,最令人生厌。 02这篇文章绝非是他那种胸无点墨的人写得出来的。 03且让我这个胸无点墨、不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