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崔涂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由唐代崔涂所创作。以下是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原文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意思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注释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本文“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崔涂”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
【原题】:奉圣念老得法于大通禅师游行十年归以其法接引晋人北湖见而喜之赠一绝句
-
第二部分 《奇迹》小马哥:其实校园里不仅仅有让我们感到心酸的故事,也有很多温暖的、感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介绍一本暖心的小说,电影《奇迹男孩》的原著《奇迹》。 安子:《奇迹男孩》去年在我国上映的时
-
原文宿新市徐公店二首⑴杨万里其一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⑵。其二篱落疏疏一径深⑶,树头花落未成阴⑷。儿童急走追黄蝶⑸,飞入菜花无处寻⑹。注释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
-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出自元代王恽的《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透过清秋
-
作品原文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1.四时,古代语。指春夏秋冬四季。2.杂
-
【生卒】:1931—【介绍】: 日本当代作家,原名小松实,大阪人,毕业于京都大学意大利文学系。毕业后曾写过一些相声剧本和广播报道稿件,1962年发表《给地上以和平》登上文坛。《茶泡饭的味道》(1963
-
于公高门的解释?于公高门的典故与出处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
-
《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
-
凿璧借光文言文道理 《匡衡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是选自《西京杂记》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匡衡勤学的故事。下面是关于凿璧借光文言文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匡衡①
-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